《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简称“新课标”)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相比有许多新变化,新课标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更新了教学内容、开发了学业质量标准等,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习任务群也成为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与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新课标中明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十八个学习任务群。新课标的推行,让语文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聚焦到了新要求上,而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和学习任务群也为语文教育的开展和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1.核心素养:内容的贯通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语文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提高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因此,中学语文教材和中学语文课堂也应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进行编排组织。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中学语文教材的知识、能力两大线索和范文、知识、作业、导读四大系统的整体编制是安排合理的,但是仍需要注意教材内部的编排。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核心素养四个方面中的基础,语言文字运用的落实也会促进思维逻辑、审美鉴赏、文化理解的发展,因此在教材编排中应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落实,以语言文字运用的落实带动核心素养的其他方面。要想落实,就需要教材编排中做到内容的贯通,尤其是知识线索和能力线索中要将核心素养融会贯通,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对能力的训练可以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而从四大系统来说就需要在编排上更加注意每一部分的特性和要求,使教材真正发挥作用。范文系统应更加注意选文的在思想性和典范性上,因为课文是学生对语言进行建构的重要来源,范文的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文体语体、修辞逻辑都应该堪为典范,经得起研究,有学习的价值,而思想性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帮助学生受到有深度的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写有内涵的文章提供范本和启迪。而基于这种考虑,又需注意教材中选文的内涵,教材中文言文和现代文的数量比,教材中各类文体的数量比等问题,保证学生学习的全面性。而作业系统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练习平台,也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思路,在作业系统的设计上应该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人教版初中教材的作业系统主要包括研讨与练习,题量在三至五题,以《济南的冬天》为例,练习主要有四题,类型主要有概括、仿写、语言鉴赏、写作四类,而部编本初中教材的作业系统包括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题量在三至五题,同样以《济南的冬天》为例,练习有五题,包括概括、情感理解、语言鉴赏、朗读练习、写作练习。整体来看,两个教材练习所涉及的类型基本相同,但是看具体的练习题目,可以发现部编本新教材更有指向性与针对性,如第一题都为概括,但是原人教版教材说的是“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济南的冬天从哪几个方面”,而部编本紧扣文本问景物的特点和如何呈现这些特点,并向同学描述景物,将概括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和表达能力结合到一起,更重视文本内容,而最后一题均为写作题,但是部编本新教材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进行写作,并且说的是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不像人教版教材只说选择课文的一个片段进行仿写,粗看两者只是表达不同,但其实部编本新教材这样的表达给了学生更大的空间和更明确的写作指导,让学生的读写结合更紧密,让学生的写作更有抓手,这其实也是落实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过程。虽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新课标明确提出的,但它针对的是所有学段的语文学习的目标,因此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也同样需要注意这些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教材的编写,都应将知识与能力两条线索把握的更为准确,在教学中教科书也不应该只有范文系统被用到,教科书的编制应从学生角度出发,以更开放的视野网罗更多的资源,使学生真正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2.学习任务群:形式的重组
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包括语言学习素材与运用范例、语文实践的话题与情景、语体与文体等,包括实用类、文学类、论述类等基本文本类型。而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提出,其实是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从单元到专题到学习任务群的变化,是一种语文学习形式上的重组。中学语文教材虽然基本还是按照单元进行组排,但是在学习任务群的推进下应包含更为丰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