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皮亚杰的心理认知研究中人的自律意识发展的几个阶段,个体的自律从自立意识的萌发到自律品格的成熟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一)自我及其状态认识阶段
该阶段对于大学生而言,是站在人格完备和心理认知完全成熟的前提条件下探究的,人本主义理念认为:人的发展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和谐发展反过来促进人的品质生活,而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和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下,要尊重人的自主发展的同时,对个体的自律意识的要求却是不能缺失的。自我及其状态认识阶段主要表现为:自律意识还不够强,但是在老师或者他人的行为引导和情感影响下对于自己的言行有着一定反思行为,是非曲折与行为举止的得体性等都会在心理意识中得到反映,而且下意识的整合自己的言行,能够基本做到客观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但是这个阶段的自律性还不够强,例如大学生知道夜不归宿是不对的,但是电影院的电影很好看,最后还是坚持通宵了,这就属于自律性不强的初级阶段。
(二)肢体活动状态认识阶段
随着8-10岁的个体就已经有了自律,但是到了大学生的成人阶段,自律性还是需要借助外在的环境和内在教育思想引导进一步强化的,大学生自律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就是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阶段。比起前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不仅仅会自主性的反思自己的言行,而且一些行为在进行的过程中,能够在自律意识的调控下暂时中止这种行为,或者逐渐向自己认为更加合适的维度转型直到完全的转变。例如一个个体为了通过大学英语考试,在工具性动机的趋势下,竟然做了夹带,但是在考场准备作弊的时候,突然下意识认为:作弊可耻,而且一旦被发现会受到处分的自主意识逐渐操控个体暂时放弃了这个念头,比如把夹带扔了。这个阶段就属于肢体活动认知阶段,不仅有自律意识而且还会有具体行动。
(三)心理活动认知发展阶段
心理活动认知发展阶段,本阶段是大学生自律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到了这个阶段,大学生个体会在前两个阶段的发展基础上表现出综合性、复杂性和动态性。具体而言到了这个阶段,大学生自律性会体现在他们的言谈举止的规范化、道德伦理规范意识的增强性、人生理想信念与社会文化生活规划的“精致性和合理性”上,例如大学生在得知毕业论文上交在即,他自己在导师批注的修改意见上不知所措,正在矛盾苦闷,有同学建议他可以先出去看电影,距离交稿还早,但是大学生个体却在内心以反思和自主考量的动态意识不断提醒自己,必须按照批注认真修改才能保证顺利毕业,于是他在自律意识的主导下直接去了图书馆。这个阶段基本上是自律意识以心理活动认知的综合形式出现,而且大学生自律意识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