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门禅修
禅修中的“禅”意指“沉静地思虑”,是要求我们收拢随意攀缘的内心,按捺不断升腾的各种妄念,将心安静地沉浸在寂静之地,不做是非的判断。这一套修行的方式最早起源于古印度,与现代人所熟知的瑜伽有着深厚的联系,可谓相互影响,同气连枝。印度禅大约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在与儒家、老庄等中国传统思想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禅修文化,这种禅修的风气在佛门僧众及古代仕人之中影响甚广,逐渐成为中华文化传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而佛门禅修本身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整合,打坐、禅画、园艺、禅诗、茶道、品香都成为僧众、仕人禅修的方式。而至今日,佛门禅修文化又有新的形式,如禅绕画、摄影禅、音乐禅等。
(二)居家禅修
禅修自古就不单单只有佛门中人,深居佛寺名剎才可修持。诸多文学大家、达官贵族都是潜心禅修的在家居士,他们虽未出家剃度,但对禅修的热情,以及修证的境界都一直为后人所称道。诗佛王维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字“摩诘”就取自《维摩诘所说经》。因为家学渊源,王维自幼喜爱参禅悟道,后又跟随普寂禅师修行三十余载,可以说终其一生都与禅修日日相伴。与此同时他又是官至尚书右丞的庙堂之人,日理万机。王维游走于出世、入世之间,通过禅修很好地维护了二者之间的平衡,身居显位,却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从他的禅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平和安宁。这些恰恰有助于他在复杂的官宦生涯中保持心性的清净,德行的高洁。无独有偶,类似王维的例子还有很多,苏东坡、李清照、欧阳修等文豪均未出家却都与禅修有着不解之缘。可见禅修与我们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并不会冲突,相反,如果我们将它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势必使人们精神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