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探析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突显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更新日期:2020-02-25   来源:保山学院学报   浏览次数:22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习书记提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推行课程思政改革,大学英语作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也需在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真正达到课程育人的目的。然而,

 
 习书记提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推行“课程思政”改革,大学英语作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也需在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真正达到“课程育人”的目的。然而,将大学英语课程融入课程思政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模式一般都是重视集体主义教育,而忽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重视理性教育,忽视感性教育,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很多大学生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大学生刚刚进入社会,其思想正处于一个不断完善、意识不断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其具备较强的可塑性,但是缺点在于好奇心较重,对待任何事物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可面对社会思想不成熟,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对其进行引导,那么则容易受到当前不良外界文化的影响,将西方文化作为自己的本土文化,而忽略自身文化的博大精深。④

(一)心理健康方面。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老师不难发现在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学习英语兴趣低,对于习惯了母语环境的同学们来说,再学习一门新的语言非常困难。学生热衷于玩手机,整个课堂缺乏所谓的“眼球效应”,抬头率低。教师“自言自语”,学生“不屑一顾”。⑤第二,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合作意识不强 ,对于老师布置的小组任务,很多同学宁愿独自完成,甚至是小组对话或者角色扮演时都拒绝寻找搭档共同完成。第三,很多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意识不强,当今社会,随着各国交流的密切,不同的文化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有很大的冲击,尤其是爱国主义和集体意识,由于受到西方某些腐朽思想的影响,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有些学生就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从而忽视了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原则。有些学生时间观念差,遵纪守法意识淡,迟到早退现象经常发生。

(二)传统文化方面。一方面,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中,过分强调了西方文化的输入。很多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几乎都是与西方文化相关,口语、听力、课文甚至是作文,其主题都围绕着西方文化,几乎没有涉猎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教师让学生讨论节假日以及它们的由来,学生只知道某些节日的英语表达,却不能说出这些节日的历史渊源。长此以往,学生思想意识上就形成了在英语课堂只需要学习和了解西方文化就可以了,完全不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正因为大学生们忽略了将两种文化进行比较,才不能深刻的体会到中国优秀 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内涵。另外一方面,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中,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语言的作用在于相互交流,不是仅仅靠一方输出。大学英语课堂中缺失了中国传统文化,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单方面的接收英美文化传统,在同其他人交流过程中也只会用英语表达英美文化相关内容,反而不会表达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这就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症”。⑥比如在课堂中,学生会用英语说出国外知名景点,却连北京的故宫,颐和园等名胜古迹都不会表达。学生会说牛排面包,却不会说豆浆、馒头、稀饭。所有的交际行为都是双向的,这种单一性的交流根本达不到文化互通的目的。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探析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突显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下一篇: 探析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突显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