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能力是学生学习知识、表达情感的必要条件。在现代社会,听话在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曾做过一项问卷调查,其内容就是想了解蒙古族预科生在汉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最大困惑是什么?通过这项问卷调查发现,蒙古族预科生在学习古代诗文和现代诗文时有着不同的偏好,半数以上的学生最苦恼和最头疼的就是对古代诗文的学习和欣赏,有些汉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初次接触古代诗文时甚至不能字句不错、语句通顺地进行朗读,更别谈对诗文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把握,因此,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教师如何激发蒙古族预科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在古代诗文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目标确定为多听,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认真聆听,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外,教师还可以在诗文教学中采取教师范读和听音范读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认真听取教师有表情范读的过程中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首先解决学生吐字发音的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范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其次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明白不同的文学题材和体裁应采取不同的语气、语调去朗读,从而达到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己也能声情并茂地朗读;最后通过多次诵读融情入景,达到准确理解古代诗文的内容和情感的目的。因此听是学生领悟知识、感悟情感的重要途径,学生在专心致志地听时,才会引发情感冲动,并与作者的情感得到碰撞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教学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时,教师可以通过先听后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白诗人在诗歌中的情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跌宕起伏的。诗人在诗歌开始所表现出的情感是激情澎湃充满自信的,但由于自己在现世中怀才不遇,因而也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诗人的情感便急剧转变为悲壮愤慨。因此教师在范读时就应该很清晰地将诗人的这种情感变化读出来,使其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认真听取教师的范读就能领会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如何变化的,在自己朗读的过程中也会融入对诗歌的理解,通过反复朗读就会很轻松地了解诗歌所要表现的是作者鄙弃世俗、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此方法同样适用于学生对现代诗文的理解,如徐志摩最具影响力的诗作《再别康桥》,学生对整首诗流露出的诗人对挚爱的康桥满腔柔情的理解并不是很困难,但如何能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来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仅通过教师的讲授是很难达到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不厌其烦地多听录音范读,直到他们跃跃欲也想亲自参与朗读,这样便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们朗读的兴趣,学生通过听录音范读自然而然就体会到诗人对康桥充满着浓浓的挚爱之情。先听后读的教学模式关键是让学生在认真听的过程中细细体会和慢慢琢磨诗文的情感发展变化,进而达到准确理解和把握诗文的主要内涵。这种先听后读、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在蒙古族预科生身上得到切实有效的应用,学生受益匪浅、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