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信息多元化给高校网络统战工作带来新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 。”[3]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量前所未有。高校作为新思想、新知识的集中地,是互联网信息的认知和吸收的引领者。高校统战对象通常具有高知的特点,对于互联网的接受和应用程度很高,因此,高校网络统战具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同时,高校统战对象大多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严谨的治学态度、自觉的责任意识,并且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充满信心,同时该群体也呈现出价值取向多元化、思想状况复杂化的特点。尤其是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高校各种思想交锋也日渐凸显,西方人文、学术和价值取向在高校内部既融汇在一起又互相碰撞,既能够为高校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也容易引发中西方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及意识形态的集中、交汇与冲突。加上网络信息传播迅速,各种思想迅速扩散形成大的思潮。同时,高校统战网络难免存在安全上的薄弱环节,一些不利于国家、不利于团结的言论或者非传统、非理性、非正式的信息通过网络漏洞或者平台间隙在网页上出现,给统战工作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带来严峻挑战。
(二)高校网络统战平台建设不足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对于统战工作的渗透是必然趋势,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高校网络统战依旧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在统战工作的具体开展中,并没有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大部分时候统战网站仅仅以一些宣传文章和图片为主,缺乏吸引力。微博、微信、QQ、各类APP等软件应用平台是网络传播的主要途径,也是高校统战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这些平台建设水平的不足将会导致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效能低下。具体表现在:一是高校统一战线网络平台仍然以单向的宣传工作为主线,内容单一,仍局限在传统的简单灌输和组织命令方式,不仅对新时期统战理论、方针、政策缺乏消化、学习和吸收,而且对网络统战的内涵概念不甚清晰,缺乏对当前网络统战工作的深刻认识;二是网站页面设置单调乏味,辨识度不高,对统一战线成员吸引力不大。从更高的视角看,各高校统战网络平台的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内容设置不新颖,网络资源整合不够,互助互动交流顺畅的共享机制比较缺乏,很难形成规模效应的“大媒体”网络,网络平台建设不足的弊端由此可见一斑。尤其是新媒体资源,诸如直播、短视频等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带有娱乐特点的互联网传播方式,网络统战对这些重视和开发程度不够,导致统战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范围有限,速度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