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分析
 
更新日期:2020-03-02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   浏览次数:48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术语。思政课程,一般而言,是对高等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的统称。课程思政则是近年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术语。“思政课程”,一般而言,是对高等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的统称。

“课程思政”则是近年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新词,源于上海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实践。上海思政改革实践倡导“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课程目标,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改革的各环节与各方面,以提高育人效果[2]。具体来说,“课程思政”就是通过价值引领,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3]。所以,王海威[4]、敖祖辉[5]等认为,从本质上讲,“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或者一系列课程,而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观、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是一种价值观的培育与输送。因此,“课程思政”必须要结合具体的某门或某些课程,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价值观的培育与引领,从而立德育人,润物无声。

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一定联系,两者目标一致,都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但两者却有诸多不同。首先,在开展教育的方式上两者有差异:“思政课程”是有专门课程的、直接的、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课程思政”则是依托课程的、间接的、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在实施难易程度上两者也有一定差别。相比而言,“课程思政”实施难度要比“思政课程”难度大,因为“课程思政”并不等于“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叠加,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课程思政”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需要更深入挖掘才能体现;其次,“课程思政”内容更需以某种方式深度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并以更让年轻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与方法来展现,才能发挥实效。从这个角度讲,真正发挥“课程思政”的实效性更不易。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分析

下一篇: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