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人文社科 » 正文
移民动机与实现路径
 
更新日期:2020-03-02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浏览次数:27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华人不远万里、移民海外的动机,或为经济利益,或为躲避国内战乱,或为寻求更好的生活与教育环境。华侨华人移民新西兰有三个小高潮,动机亦涵盖上述几

 
 华人不远万里、移民海外的动机,或为经济利益,或为躲避国内战乱,或为寻求更好的生活与教育环境。华侨华人移民新西兰有三个小高潮,动机亦涵盖上述几种。

第一次小高潮出现在19世纪后期,前往新西兰的华人以淘金华工为主,为的是淘金赚钱、发家致富,这与当时环太平洋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的淘金热潮密不可分,且新西兰出现淘金热的时间稍后于上述地区。1866年,第一批抵达新西兰奥塔哥省的淘金华工即来自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的金矿。1870年起,便有大量华工从中国出发,直接包船前往奥塔哥省的达尼丁。贫穷的华工如何支付万里航行的船票,如何选择目的地开始淘金作业?这离不开华人领导者的组织。如华商何阿美由澳洲亲赴达尼丁考察,还为华工垫付旅费、采购装备,带领华工们踏上奥塔哥的金矿区。再如华商徐肇开父子为同乡垫付移民费用,帮助他们来到新西兰为自己工作。也就是说,大多数华工属于自愿前往新西兰,不过限于经济条件,他们通过赊单制度获得出洋费用,抵达新西兰后需要为出洋组织者工作,直到还清相关费用为止,之后他们赚到的钱便完全属于自己。这亦可说明熟人社会中同乡介绍与担保的重要性,客观上解释了早期新西兰移民多来自广州附近及四邑地区的原因所在。可以发现,这种移民方式由民间自发力量推动形成,但不可小觑。

第二次华人移民新西兰的高潮出现在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广州及附近地区的侨乡沦陷,新西兰华侨十分担忧家乡眷属的生命安全,向新西兰政府请愿,要求接眷属来新临时避难。新西兰政府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应允华侨的请求,规定避难者需缴纳200镑保证金,入境暂居期为2年。数百名侨乡妇女儿童遂以难民身份离开战火纷飞的家乡,冒着危险穿越沦陷地区,在香港等待船只,经过两三个星期的海上航行,经澳大利亚悉尼中转后抵达新西兰,与丈夫、父亲团聚。这一避难举措的推出和实现,有赖于当时新西兰政府与民间层面对华人的友好态度、新西兰整个华侨社会的团结一致和不断呼吁、中华民国驻新西兰总领事汪丰、领事余职慎的奔走呼吁等。妇女儿童的到来,改变了新西兰华人以成年男性为主的人口结构,开启了华人的家庭时代,华侨华人逐渐在新西兰落地生根,迎来新时代。

第三次华人移民新西兰的高潮是1987年以后兴起的新移民潮,源于新西兰政府实施的《新移民法案》,这一法案摒弃了种族歧视的倾向,种族与国籍不再是新西兰政府遴选移民的标准,新西兰移民的来源地从欧洲转向了亚洲。来自中国香港、台湾和大陆地区的接受过高等教育和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投资与创业人员,青睐新西兰良好的教育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纷纷申请移民新西兰,获得新西兰政府的批准。中国大陆地区新移民的来源地不再局限于广东一地,而是扩大到上海、北京及全国各地。

由此可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华侨华人决定去国万里、踏上新西兰这片土地的原因不尽相同,不过可以肯定的是,150年来新西兰对华人一直充满着吸引力。特别是第一个小高潮淘金华工与第三个小高潮新移民,拥有在世界范围内的共通背景,移民动机和实现路径均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有相似之处,值得关注并开展深入的比较研究。第二个小高潮是在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形成的,避难妇女和儿童的新西兰之行及后来留在新西兰、落地生根的过程,在其他国家没有大规模发生,是中新历史上独具特色的大事,同样值得高度重视。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移民动机与实现路径

下一篇: 移民动机与实现路径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