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三全育人”资助模式的含义、特点及构建
 
更新日期:2020-03-03   来源:教育与职业   浏览次数:47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三全育人资助模式的含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

 
 (一)“三全育人”资助模式的含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三全育人”理念既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更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做好“三全育人”理念与资助工作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巩固、扩大资助育人成效和影响,更有利于构建一体化资助育人体系,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三全育人”资助模式将“三全育人”理念与高校资助工作有效结合,形成新时期资助育人的最大合力,使资助育人更好地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的新模式,即拓宽资助育人途经实现“全员育人”、健全资助育人机制达到“全过程育人”、丰富资助育人内容确保“全方位育人”。
(二)“三全育人”模式的基本特点
第一,整体性。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和整合各方资源,形成资助育人合力。在校外层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实现家校协同,利用校友资源和社会爱心事业单位和企业资源,拓宽资助育人途经;在校内层面,以打造专业资助队伍为核心,协同学生工作负责领导、辅导员、专业班主任、思政班主任、优秀学生党员、自强社学生干部、教务处、后勤处等部门,将各方力量都调动起来,形成资助育人的合力,实现全员育人;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教育。资助育人的整体性不仅不体现在校内资源的充分利用,还体现在校外资源的拓展,不仅强调育人的外在力量,也突出学生的自育功能。
第二,全程性。大学时期是青年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从入学到毕业,学生思想由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和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这就要求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根据受助学生不同成长阶段和不同的思想状况进行不同的育人措施,实现育人的针对性和长期性,更好地体现资助的育人效果。
第三,全面性。积极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徳、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全育人”资助育人模式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丰富资助育人内容,注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激励、心理健康、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为目标。“三全育人”资助育人模式通过搭建全方位育人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积极、道德良好,心理健康、能力突出,实现全面发展。
(三)“三全育人”模式的构建
“三全育人”资助模式是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三全育人”理念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紧密结合形成的资助育人模式,更好地体现“育人”作为高校资助工作的本质归属和目标导向。“三全育人”资助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核心要素是立德树人,将立德树人贯穿资助工作的始终;第二主体要素是全员参与,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资助合力:第三纵向要素是资助育人全过程跟踪,做好前期宣传、过程精准、后期跟踪反馈,凸显育人成效。第三横向要素是全方位协同,经济资助、精神激励、心理疏导、能力提高,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徳、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三全育人”资助模式的含义、特点及构建

下一篇: “三全育人”资助模式的含义、特点及构建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