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为先:文化情怀与艺术审美的融合
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们以文人的身份参与艺术创作,不可避免的有着文人多年进行文化修行所带来的文化情怀,将原本付诸于诗文之中的“意”带到了艺术审美之中,苏轼在《又跋汉杰画山二首》有云:“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若乃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其中意气所到便是区别于画工的之处,是可以让人为之共情而不倦怠的点睛之笔。谢赫有云“虽略于形色颇得神气”指的则是对于气韵的重视,哪怕形式上略有偏差,但是只要作品之中的“意”传达了出来,便有了“神气”,自然便是佳品,在这一点上,作为站在宋代艺术顶端的宋徽宗也有着相对应的论述,邓椿在《画继》这样记载了宋徽宗的美学思想:“至徽宗皇帝,专尚法度,乃以神,逸,妙,能为次”。这一点从宋徽宗“益兴画学,教育众工”、“复立博士,考其艺能”的画院选才方式就可以看出,宋徽宗以诗句命题,采用如同进士科一般下题取士的做法,其本身就带有着浓厚的文人审美趣味与文人的风骨情怀,成为了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一大特色,其考题有如“乱山藏古寺”、“竹锁桥边卖酒家”、“踏花归来马蹄香”、“嫩绿枝头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需多”、“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等以诗入画的考题,也充分印证了邓椿在《画继》中记载的:“绘事皆出画院,上时时临幸,少不如意,即加漫垩,别令命思,虽训督如此,而众史以人品之限,所作多泥绳墨,未脱卑凡,殊乖圣王教育之意。”中所展现出来的对于文学素养,诗画结合的重视。这里的人品之限指的是因为文化修养的不足而导致的个人品位的缺憾而不是当今人们所说的道德修养。宋代文人士大夫艺术家中的代表人物李公麟就有过“以立意为先,不知缘饰其次”,将生动的表达主题与情感放在首位。再如北宋文人刘骜曾赋诗咏李成山水“六幅冰绡挂翠庭,危峰叠嶂斗峥嵘,却因一夜琵琶雨,疑是岩前瀑布声。”这便是将李成画中的情感,气韵,用诗的方式表现了出来,这翠庭冰绡,危峰叠嶂是画家所见的真实事物,而对于岩前瀑布声的疑惑则是内心感受了,客观景物成为了主观情感的象征,艺术成了诗人画家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媒介。文人艺术家不是单纯的描摹天地造物,而是以心灵映射万物,代天地而立言,将自己富有文人情怀的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的交融互渗,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主观审美的表达,带有着强烈的个性的诉求与文化意境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