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足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全局高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需求观
正确的需求观是学生确立合理的成长发展需要的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在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客观实际、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明确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中树立正确的需求观,使他们自觉选择既利于个人,更利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成长发展需要。
1.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的客观实际
任何人的需要,都不是随心所欲的需要,而是受到特定环境影响的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需求观,首要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确所处国家的客观实际,并以此作为确定需要的根本依据。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明确中国仍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代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就是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将这一思想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着重讲清其理论渊源、时代背景、实质内涵和重大意义,让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是教条,它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科学内涵;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搞别的什么主义,不是背离马克思主义,而是对社会主义的坚定,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不过时、有真用。另一方面,要在比较中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体来讲,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4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创新,以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对比为着眼点,引导学生在认识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中,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优越性和时代魅力,强化“四个自信”,使他们自信并自觉于将自己的成长发展融于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2.引导学生明确并承担责任和使命
是否有利于承担责任和使命是判断需要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个时代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优渥的生存条件和更多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要求他们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使命,这个责任和使命就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学生大学生要将责任和使命内化于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将个人的成长发展需要内含于国家和民族之需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讲清中国梦的科学内涵,让学生对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有清晰的认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成就和创造的无数奇迹,证明中国梦不是空想,而是真实可感的;以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说明中国梦不只是国家和民族的梦,更是每个人的梦。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责任和担当意识。其一,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是指南针,它是否正确且坚定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中国梦能否实现,也关系学生成长发展的走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任,教育工作者既要“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还要具备“真用”马克思主义的本领,即能够深入浅出地讲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以鲜明的案例理直气壮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价值和时代意义;能够在实践中引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分析世界。其二,要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奋进。人的需要的满足既不是大自然的恩赐,也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实现民族振兴,青年学生责无旁贷。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劳动教育融入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
(二)基于学生成长规律,积极回应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
是否重视、能否回应、有无关切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是决定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把握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从学生的相关利益出发,把学生的正当需要作为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