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选修课程之初,选修课任课教师应通过学校选课平台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大概了解,供学生正确选修;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修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尽可能结合最新信息、实例讲解,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优化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郑州轻工业大学开设的公选课《走进海洋之材料》面向不同专业和年级的本科生,课程内容设置应具非专业性、通俗易懂,以满足选课学生的需求与兴趣为准则,这就对课程内容选择提出较高的要求[5]。基于此,本课程内容设置上适当降低讲授知识的专业程度,对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点仅做基础介绍,如课程内容中各种海洋工程用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和钛合金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混凝土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摒弃各类材料晦涩难懂的机械、化学物理和工艺性能专业术语,而对其性能和应用领域做通识介绍,并在讲解过程中加入中国重大海洋工程等实例,以便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公选课体制有别于专业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至此对此种状况进行教学改革,以满足开设公共选修课初衷。
公选课《走进海洋之材料》具涉及内容繁多、知识面广和专业理论性强特点,为便于不同专业基础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解和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在课件中引入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如讲解金属材料钛合金部分,引入对我国开发利用深海的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为让学生深入理解海洋工程材料,本课程展示了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海洋工程港珠澳大桥、超级LNG船、海上巨型风机,播放由央视制作大型聚焦国内重点尖端科技工程纪录片《超级工程》,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为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在讲授过程中会对所涉及材料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和探讨。
鉴于学生专业存在较大差异,本公共选修课程考核方式不同于传统笔试或小论文形式,而是在开课之初让学生组成不同小组,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各小组,要求内容以其专业或本专业与海洋工程材料相关为题材,作业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在课程结课时由小组推荐人给大家讲解。其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其他小组就讲解内容给出相应的分数,另一部分由任课教师就学生平时表现和最后作业情况给出相应的分数。此种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专长,并能够培养学生的收集材料和团队协作精神的能力,增添学习兴趣,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