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地方高校智库建设的结论和建议
 
更新日期:2020-03-11   来源:高教探索   浏览次数:18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地方高校智库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天津、北京、河北三省市的地方高校智库数量占优,江苏、上海、广东三省市的地方高校智库质量占优,尤其是江苏

 
(1)地方高校智库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天津、北京、河北三省市的地方高校智库数量占优,江苏、上海、广东三省市的地方高校智库质量占优,尤其是江苏省,其不同的地方高校在不同的研究领域,P、A、I值三个方面均有较显著的成果。可以认为,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凡有明确的政策咨询信息,供求信息对称,有强烈的传播意识,注重宣传和智库的影响力的都能名列前茅。

(2)地方高校智库的评价标准需进一步完善。数量众多的地方高校的办学目标均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但从研究成果看,尽管近年来地方高校智库数量不断增多,但大都关注的是基础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文章、专著和各级科研项目为主,学术性较强。地方高校智库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践应用研究、案例研究不足,政策相关性比较弱,因此参与地方治理的效度不高,决策能力不强,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这种情况更为显著。因此,改变地方高校智库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3)地方高校智库的整体影响力还亟待提升。与官方智库相比,地方高校智库在总量、综合影响力、专业影响力等方面的差距都比较大,地方高校作为地方建设重要的社会组织没有显示出整体的力量。大多数高校智库的成果展示与传播能力不足,无法形成与地方和区域发展相匹配的决策影响力,这也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4)智库人才明显不足。地方高校智库隶属于高等院校,因此学术素养高的高学历、高职称科研人员是首选人才。但由于高校智库开展的是政策研究,这就要求研究人员对政策研究要有浓厚的兴趣,要具有较高的政策敏感性和洞见性。智库人才需要及时了解地方政府在不同时期关心的重点工作,跟踪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因此有针对性地强化智库学者的政治意识和服务意识是更为迫切的问题。
为此,建议:

构建“政府—智库—社会”三位一体的智库发展新格局。

目前智库的建设有两个要点:“特色”与“新型”。地方高校智库的“特色”是针对不同地方的发展环境而言的,立足地方,体现“地方特色”;“新型”则要求采取“向外延伸”的方法,基于地方高校现有资源,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探索“以点带面”的合作建设模式,形成地方特色鲜明的研究领域,形成地方政府的智囊团。因此,对于广大的地方高校而言,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坚持政府主导,建立智库政策分析的思想市场。第二步,高校智库要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形成“均衡式”的政府的关系。第三步,作为思想产品供给主体,高校智库应积极深化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协同创新,着力构建优势互补、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

(2)完善新型高校智库评价,鼓励高校新型智库产出高水平成果。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智库仍然将论文发表数量、等级和研究课题等作为研究成果的重要标志,这种评价方式扭曲了高校智库的功能定位,也使得地方高校智库在与其他高校竞争时,存在天生的缺陷。由于智库成果不等同于一般学术成果,因此要改变以学术成果为主的评价机制。要在《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原则的指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高校智库机构评价机制,对智库研究成果的评价主要侧重如政府的采纳报告、主流谋体的转载、社会公众的认可等应用贡献和成果转化率。在社会评价方面,主要体现在科研成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效果,体现在社会反响、科研成果转化为政府政策等方面。最终逐步建立起政府、社会、公众和高校同行共同参与的智库成果多元评价机制,努力探索高校智库开放、集成、高效的新模式。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地方高校智库建设的结论和建议

下一篇: 地方高校智库建设的结论和建议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