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契合
 
更新日期:2020-03-12   来源:教育与职业   浏览次数:17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培养分为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等不同层次,一般来说,本科为中等层次的专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一线服务的操作能力和低层次管理

 
 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培养分为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等不同层次,一般来说,本科为中等层次的专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一线服务的操作能力和低层次管理能力,需要学生具备调查能力、评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完成项目的执行能力等,这些能力的习得仅仅依靠

理论学习是没有办法完成的,需要与大量的社会实践结合。尤其是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掌握了专业基础理论和具体方法后,需要在专业领域里具体的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恰好为社会工作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教学范式。

1.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对培养社会工作者价值观的影响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2]是行动导向教学方法非常重要的特征之一,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即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本进行设计和执行,同时也强调学生的责任和贡献。教育教学一直是一个不断研究、实践、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对学校教育提出新的挑战,教育界已经逐渐意识到单一的“以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倾听”等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日新月异发展的社会需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需要采用多样教学形成完成教学目标,而以学生为学习活动主体的思想成为现代教育的新理念。社会工作价值观既是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也是一种社会工作方法,核心内容是人道主义价值观,强调尊重和以案主为中心、案主自觉和助人自助等。这一套价值理念

和行动导向教学的指导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即学生在与教师所建立的社会交往互动情景中,往往会以教师为行为示范榜样,对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过程。

2.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是对社会工作的实务性和操作性取向的应答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实现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过程,目的是将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而“社会工作是一门技术型的学科,专门利用科学方法调整人际关系,讲求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格的充分发展”[3]。从这一理解上看,掌握独特的社会工作方法技能以及对方法的操作和运用是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社工专业的实务性要求贯穿于社会工作本科教学的整个过程,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更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社工理论知识基础上在特定领域和对象上的应用,是一种方法技术的实践学习过程。所以,行动导向教学过程强调的真实情景模拟和项目设计正是对社会专业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能力的培养。

3.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目标和社会工作职业要求一致

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化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德国劳动和社会学家梅尔腾斯(D Mertens)于1974年提出劳动者职业适应性的“关键能力”(Schluessel Qualifikation )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以专业为基础的职业,它的工作基础是专业价值观、特殊的经过训练才能获得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也是一种以人的全面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学科,尤其是社会工作作为和谐社会的工程师的职业能力要求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学生完成职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征的培养目标一致。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契合

下一篇: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契合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