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其能否在教学中真正实施还要依靠很多相互关联的要素,其中教师、学生,以及其要素之间的相互协同至关重要。
1.教师是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有效实施的关键
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对教师能力的要求相对简单,只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表达能力,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教学系统中,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教学方法创新的前提,需要教师的心里认同,才能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将一系列行动导向的教学原理在课堂内外应用;二是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课堂主导者,学生以教师为中心,一切都由教师做出安排和设计。行动导向教学法要将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关系也变成平等的“伙伴关系”,对教师来说需要心理上的接纳和适应;三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提出挑战。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基于教学目标围绕学生进行各种情景设计、案例选取、讨论主题、现场控制、学生组织等协助活动,更要解答各种问题,对教师综合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对习惯单向传递知识并具有绝对课堂主动权的教师来说是一新的挑战。因此,教师在这些方面的素养准备是行动教学方法有效实施的关键要素。
2.学生是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有效实施的核心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是降低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要求,相反,这是一个综合的相辅相成的开放式学习过程,通过系列参与实践活动中认识和掌握理论知识,在反思和总结过程中升华行动学习的内容。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应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准备,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比较高效地完成任务,否则就会降低效率,收获甚微。课堂内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技术的应用,都需要学生在课前有一定的预习、资料收集和对问题的思考,需要学生综合利用现代教学工具,数字图书馆、互联网等进行大量的阅读,对学生的要求随之提高,包括课堂外的机构和社区调研,发现现实生活中真正的问题,以及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等,都需要学生有一定问题意识和解释能力。学生如果没有这些准备,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只能是简单的学习兴趣调动,不利于高级基层社工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