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医学并不是天生即存在的,它可以被教导和学习,在欧洲、美国、加拿大等研究中心已经开展大量培养医学生叙事能力的研究,并将其作为一种循证医学模式进行推广,积极培养医学生倾听、阅读及叙事写作技巧等的叙事能力。开展符合我国现状的医学人文教育改革迫在眉睫。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开设医学人文相关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医学伦理、医患沟通、医学人文学等相关课程,但内容上较注重理论性知识的传授和经验性的分析和总结,实践课程缺乏,且考核方式难以落实,关于叙事医学更是鲜有涉及。结合国内外研究及我国现状下文从课程设计、考核方式、实践操作、医患沟通、反思性写作及平行病例书写等方面将叙事医学如何结合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当中进行叙述。
1、将叙事医学加入到医学课程设计
在理论课程学习阶段,将叙事医学相关课程加入到选修课程当中,通过学习相关文学、电影、纪录片、新闻报道或者其它讲述疾病故事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及观察能力,树立学生的共情意识,再进行小组讨论,考核可以以书写心得体会、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大学三年级进入到临床见习阶段,这个阶段可以开展以见习小组为单位针对典型病例开展角色扮演进行病史采集以及了解疾病的相关经历,并进行交流、讨论与总结,考核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作品的形式进行,可以是见习期间交流的病人的就医过程为内容以叙事医学为主题的文章、PPT、照片或者小视频的方式撰写生动感人的叙事医学案例,并鼓励优秀作品的出版,或者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传播。大学四年级是实习阶段,学生们正式步入临床,课业繁忙,小组讨论等难以开展,可以在该阶段按要求完成平行病例的书写,并通过完成质量进行考核。通过以上方式引导医学生去深入探索患者的内心体验,以培养当代医学生的人文素质,重塑医学人文精神,有效践行叙事医学在医学人文教育中的改革理念和教学模式。
2、 叙事医学沟通技巧学习
叙事医学作为新领域有别于传统的医患交流模式,在获取患者疾患事件、促使患者配合医疗过程中有积极意义。尽管医生对于疾病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所处位置不同,医生与病人在死亡的关系、疾病的背景,关于疾病因果关系的理解,责备、羞耻和恐惧情绪方面都存在分歧。我们要对患者的复杂性有更多的认识,并对各种可能性持开放的态度。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叙事医学基础,对于初次接触叙事医学的人来说,第一步是学会倾听,允许患者用自己的话叙说自己的病情,并投入兴趣和倾听的意愿。其次需要更深入探索,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关注他的期望、想法、情感和反应等。第三步当患者叙述模糊不清时解读患者的信息,找出线索得出观察结果至关重要,并据此制定对该疾病新的见解,协助患者选择适合其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最后即是反思,通过自我反思以获得对其他人的观察力,通过提高对自己感受和体验的认识和理解来促进更多的共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经验丰富的教授及老师可以通过使用文学研究和定性社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向医学生来进行叙事技巧传授,通过案例分析、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沟通是没有固定不变的模板,需要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摸索寻找适合自己的沟通技巧。基于叙事的医学,通过将重点转移到患者叙述上,从根本上改变了医生的立场,使医生的注意力转变为在细心倾听和理解下解决问题。当使用叙事技巧时,医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并解决患者的困境,使患者和医生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