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更新日期:2020-03-12   来源:当代教育科学   浏览次数:13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弱势群体,在当前的就业过程中总体呈现出就业质量不高、就业渠道狭窄、结果与期望偏差大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弱势群体,在当前的就业过程中总体呈现出就业质量不高、就业渠道狭窄、结果与期望偏差大、升学比例偏低等特点。

1.就业心理迫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承受着沉重的经济压力,更急于通过就业获得收入以回报父母的“教育投资”。而在就业过程中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就业渠道窄等原因,出现受挫折学生在知识技能的“硬实力”上处于相对弱势,在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等适应市场竞争的“软实力”储备不足,同时又面临着知识更新换代造成的专业能力欠缺的双重压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了弥补与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的差距,往往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注在课程学习上,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可以锻炼个人实践能力和打造意志品质的平台上放弃锻炼机会。

3.自我定位不准确: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和定位往往不准确,甚至由于承受了家庭的更多期待,而出现快速致富,迅速脱贫的思想。一部分学生依据自己在学校学习成绩都相对突出,从而盲目高估自己的能力,对就业环境和就业市场缺乏客观的理性的判断,容易走向过分自尊、盲目自大的一面。另一部分学生,面对现实的挫折和打击,又可能出现盲目自卑和消极应对的心理状态,对自我能力失去信心,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容易给用人单位留下能力不足的印象,从而失去应有的岗位机会。

4.就业观念陈旧保守:基于家庭教育和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求职时更加求稳务实,更愿意“一步到位”。他们对找到一份“好工作”存在更高的期待,更倾向于到工资稳定的“体制内”工作,更倾向于到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工作。由于害怕承担失败的风险和缺乏前期立足的经济基础,他们更多考虑的是薪资多少、福利好坏、稳定性等硬性条件,对职业的发展前景及自我价值实现考虑较少。同时他们更不愿意接受绩效类工作岗位,从而错失很多合适的就业机会。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