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我国,有关老年读者群体服务方面的法律、规范非常笼统粗糙,同时缺少具体的指导政策和实施细则。这就导致了我国图书馆界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深度广度受到了限制,有关老年读者群体的馆藏资源和服务的设计规划也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老年读者服务的专项经费投入空白,缺乏专门的管理平台,没有专门的管理工作人员和管理部门。
2. 服务定位不明确
老年读者同普通读者在生理、心理,生活状态上有着多方面的差别,因而对这两个群体开展的服务定位上是有区别的。但是,目前
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在老年读者的服务定位上认识仍不清晰,还存在以下的两种误解,一种是将其等同于普通成年读者对待,忽视老年读者群体的特殊性。另一种是强调“老年”二字,把老年读者当作年老体弱、智力减退的群体照顾,而忽视他们精神文化层面的心理需求。这两种认识都是对老年读者群体的误解。
3、服务水平不到位
目前,公共图书馆的老年读者服务设施设备日益完善,如建设无障碍便利通道、坡道,提供轮椅、放置花镜、放大镜、配置大字阅读设备。服务手段上也都推出了,凭老年证直接进入和办理借书卡,享受押金减免优惠、上门送书取书等服务。但是,还缺少针对老年人群的专门服务平台,不能对老年读者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几乎所有的公共图书馆都有开辟针对少年儿童的阅览区域甚至活动区域,成立单独的部门。但仅有极少数公共图书馆有老年读者的专区。没有专门的部门,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这样在各个服务环节上就存在很多缺陷。另一方面,老年读者,生理上身体机能下降,行动不便,反映迟缓,眼花耳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部分图书馆的员工在接待老年读者时,缺乏耐心,不够积极主动热情。同时在心理上,老年比较脆弱敏感,如果图书馆的服务态度不能让其满意,有怠慢之感,会对老年人造成二次伤害,本想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四处碰壁后更加觉得人老无用。时间久了,老年人不再愿意走进图书馆,图书馆就会流失掉这一庞大的读者群体。
4、服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提供的老年读者服务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从服务活动的主题来看,涵盖了书画、养生、保健等常规类型,还加入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移动电子设备、互联网、摄影等新兴的主题内容。从服务活动的形式来看,有荐读、导读、讲座、培训、座谈、展览、赠书等多样的活动形式。但是,大部分图书馆开展的老年读者活动多为随意性、不定期,多数集中在“世界读书日”、“重阳节”、“图书馆活动宣传周”等节庆日。没有固定的常设的老年读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