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
在过去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的把知识灌输灌输给学生,只是把结果告诉学生,很多时候学生是一知半解不是真正的明白。比如说在品德课上开展有关于爱国的主题,过去教师只是告诉学生结论我们要学会热爱自己的祖国,但是不会引导学生真正的学会在生活实践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德育课的真正的情感,只是为了教学目标一味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的角色观念发生了改变,教师开始转变教学方法。由原来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结论和传输更重视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从一个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一个引导者,这是教师角色转变的根本所在。
(二)由德育过程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在传统德育的过程中,教师把道德规范还有知识以直接命令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没有给予学生自主性,实际上师生关系不平等。中国课堂典型的情况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一味地听从学校和老师的安排,学生的学习和课外活动学生几乎没有参与的权利,教师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扮演一个权威者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教师的角色也应该发生转变。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教师要适当地放低自己的权威角色,采取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以平等的姿态来跟学生交往。教师要积极的帮助学生,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好导师、好朋友,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才能够更好的实施德育课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学意味着人心灵上最美妙的接触,学校是人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
(三)由满足现状的教育者向终生学习者的转变
过去我们常说教师要跟学生共同学习,一起进步。“教师要交给学生一滴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要与时俱进,树立终生学习观,热爱学习、耐心钻研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学到老,活到老,我们要具有终生学习的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专业的知识才能够更好的教授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跟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