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什么是融合?
 
更新日期:2020-03-13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浏览次数:28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传统教育学上的融合教育,也称全纳教育,指在普通学校安排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倡导有教无类的无差别教育环境和理念。融合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革新的一种潮

 
 传统教育学上的“融合教育”,也称“全纳教育”,指在普通学校安排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倡导“有教无类”的无差别教育环境和理念。融合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革新的一种潮流,目标在于构建全民教育和全纳社会。本文所讨论的融合,是基于数字网络时代21世纪主要潮流之一的“融合”精神在影视教育中的结合和运用。

近年来,韩国高校为适应数字新媒体环境,摆脱“技能性教学课程”的困境,在探索影视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尝试融合多样媒介(电影、戏剧、音乐等)的艺术教育,专门设立了“公演与映像”课程,“极力为学生打造得以吸收各领域专业知识和创意性活动的活跃环境”,启发培养学生的感性认知和创意性。公演即舞台演出,映像则为电影以及其他多媒体影像的统称。韩国中央大学把“公演映像”作为一种融合教育模式,希望学生在校园内学到融合教学课程。
我们认为,跨媒介或融合媒介只是融合的一个方面和手段,而非全部。总体而言,融合与封闭、孤立、分离、割裂等对立,强调协同、联系、合作、交流、接轨、跨界、对话、共享、开放、互动;其培养目标是能适应数字新媒体环境下的复合创新型人才。在当下通行的教育模式中,存在着 “学”与“用”的严重割裂,许多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发现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已经过时或者不适用了。要解决这一弊病,就需要融合,通过教育与产业的实质性融合来弥合。另外,融合不是简单的同质化、单一化,而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面向未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子》)融合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其核心是融合思维和融合方法论。除了媒介融合,还有时间融合、空间融合、主体融合等多个层面。其中,时间融合打通历史资源与现实生活的藩篱,将大学教育与终生教育有机结合;空间融合打破地域、学校、学科、专业的固有界限,将线下和线上、现实和虚拟等教学方式综合运用;主体融合不再拘泥于谁才是教学主体,真正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还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成为可能。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什么是融合?

下一篇: 什么是融合?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