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主体多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电影是一种享有最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而主旋律电影的制作和传播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是主旋律电影重要的价值追求。由于其重要的思想政治地位,很长一段时间,主旋律电影产业都呈现出主要通过国家政策和指令来大力扶持的态势。可喜的是,近年来主旋律电影产业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商业力量表现出加入主旋律电影制作的意愿。据瞭望智库2018年数据显示,所有高票房的主旋律电影,通常有两种力量共同参与:华夏电影、中影集团这样的大型国有背景单位,以及博纳影业这样的民营影视机构,包括林超贤等一批商业化创制人员的加入。正是因为这些社会力量的加入,主旋律电影不再仅仅依靠政策和指令支持,呈现出向商业化转型的趋势。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溶入了市场评价层面竞争的主旋律电影,愈发丰富多彩,近年来涌现出了诸如《战狼2》《红海行动》这样的典型代表。
产业主体向多元化的转变,表面上看是国家力量与商业力量的融合,实质上这是主旋律电影产业发展水到渠成的选择,是物质与精神、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辩证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来说,产业主体多元一方面是遵循市场规律的体现,市场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推动主旋律电影产业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多元化的主体有利于其产业内涵的提升,通过创新体制激活主旋律电影产业的创造力,提升主旋律电影产业的吸引力,通过产业主体的改革发展,让主旋律电影在保持强势发展势头的同时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二)题材愈发丰富
与主旋律电影产业主体向多元化的转变同步,主旋律电影涉及的题材也愈加丰富,“主旋律影视剧正从风格严肃的政治历史和道德伦理片,扩展演化为日益增多的倡导正向价值观的商业影视剧。”邓小平曾说:“一切宣传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电影。”据此,只要是宣传真善美,无论是战争片、纪录片还是爱情片,没有题材之分,都是对正向价值观的倡导,都是主旋律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主旋律电影创作进行多种题材的尝试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同时,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定的载体,即教育者要向受教育者传输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观念、道德要求等需要多样的渠道和方式载体,这也对多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创作提出了要求。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演绎及探索发展,人民群众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都是主旋律电影创作的丰富宝库,只要在尊重历史的大前提下,遵循艺术规律,立足当代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可以放手进行主旋律电影多种题材的探索和尝试。除了重大历史题材和军事题材,还可以有科幻题材、体育题材、家庭伦理题材等,通过各种题材去展示中国形象,发出中国声音,建构中国特色,走出主旋律电影创作发展的广阔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