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其理论的发展变迁
 
更新日期:2020-03-16   来源:领导科学   浏览次数:24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的演变历程纵观历史,中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始终是农业大国,工业、服务业和国家公务人员占人口总数的比重一直比较小。20世

 
(一)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的演变历程

纵观历史,中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始终是农业大国,工业、服务业和国家公务人员占人口总数的比重一直比较小。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新中国确立重工业优先的赶超发展战略之下,政府实施了一整套包括就业和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在内的城市偏向制度,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户籍制度、统购统销制度和人民公社制度。这一整套体制机制形成了我国城市现代工商服务业和传统农业并存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增长缓慢,城市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形成了严重分割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此基础上,为配套经济建设的发展,衍生了包括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方方面面不同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自此形成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伴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三农问题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问题。

(二)统筹城乡养老保险的研究脉络

统筹城乡养老保障体制成为学术界的重要课题。目前,世界各国对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统一模式、统分结合模式和专门模式[]。新加坡、瑞士和芬兰采用统一模式;德国、法国和希腊采用专门模式;日本、加拿大和丹麦采取统分结合的模式[]。我国学者关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大多主张整合模式,即城乡社会保障机制一体化设计和实施。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关于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的路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观点:城乡整合、三维整合和底线整合。具体而言,李迎生主张社会保障体系在顶层设立的价值理念上引入公平与权力理念,彻底摒弃户籍与身份的区分标准,进行全面的城乡整合。王国军[]认为当前把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到与城市相同是绝不可行的,主张建立三维保障机制,即全国统一的法定基本保障、省级统筹的补充保障和商业性的附加保障。

景天魁在其《底线公平:和谐社会的基础》[]中首次提出了社保保障底线公平的概念。他认为经过民主原则达成的多数人的公平,很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底线公平福利观,将社会成员的福利需求分为“底线福利需求”和“非底线福利需求”。2016年,景天魁和杨建海[]在《底线公平和非缴费性养老金: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思考》一文中提出,西方福利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对公民而言是一种无条件享受的权利,它来源于公民资格的长期演化。同年,高和荣在《底线公平: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内在根据》[]中,进一步发展了景天魁先生底线公平的理念。他认为,为了具体化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本性建设,摒弃制度设计的效率主义,实现全国统筹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待遇,并满足有条件的个人通过个人积累获得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让底线公平成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内在根据。自此,形成了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的底线整合路径。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其理论的发展变迁

下一篇: 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其理论的发展变迁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