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校校园广播媒介融合路径选择
 
更新日期:2020-03-16   来源:传媒观察   浏览次数:19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在现有条件下,一方面来自于学界的声音鼓励高校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合自身的媒介融合之路,创新出更多的媒介融合模式;另一方面媒介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现有条件下,一方面来自于学界的声音鼓励高校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合自身的媒介融合之路,创新出更多的媒介融合模式;另一方面媒介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形态的嬗变,又不允许各高校有更多的试错机会。因此,借鉴当前社会广播、城市广播的媒介融合发展路径和现有经验,有利于促进高校校园广播的资源整合、内容优化,提升高校校园广播的建设和媒体竞争力,使高校校园广播快速走出困境,重塑校园媒介形象。

媒介融合的“目的在于发现单一介质形态被遮蔽的传播优势和传播形态,以期达成更为深度有效的媒体融合和媒介独具个性的保留。”但长期以来由于广播的低调地位和媒介价值认知,使得广播“很早就放弃了‘全民媒体’的道路,形成了依照自身媒介属性进行专门化内容生产的机制”。因此高校校园广播走媒介融合之路,突显广播在媒介融合中的地位,开发声音本身价值的特殊的优势,在媒介融合中坚持自主化的发展之路,重新回归声音传播的本源,首先需要获取特定分众群体的认同。国内学者基于当前媒介融合的实践总结出了三种模式,分别为“造船”、“借船”和“买船”。相对于以广播媒体为引擎,促进广播媒体与新媒体协同发展,最终使新媒体超越并反哺传统广播的“造船”模式和以强大资本为纽带,以跨界产业融合为核心,通过并购完全市场化的新媒体实现融合发展的“买船”模式,“借船”模式更适合当前高校校园广播媒介融合的发展路径。这是因为相对“造船”“买船”模式,“借船”模式更温和,对当前高校校园广播的管理体制破坏较小。当前校园广播的管理体制主要为“党委领导、学生承办”,这种体制虽有诸多不足,但它对校园广播等主流媒体的定位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借船”模式强调通过合作实现内容产品的跨界,通过拓宽应用平台扩大收听覆盖面和到达率。而当前高校校园广播普遍注册了微博、微信,成立了微信公众号,因此对这种模式较为熟悉,不需要对当前的运营方式作出大的变动。然而,“借船”毕竟是媒介融合的创新模式,同步推送、打破时空界限,只是实现融合的第一步,为了适应高校校园广播的特点,还需要在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目标、传播途径上进行相应的改造。

首先,在传播方式上需要由公共广播向个性广播转型。传统广播走媒介融合之路,不仅是为了实现在不同媒体平台上发布内容,更是为了实现由单信源传播向复合信源传播的转化。复合信源传播方便了节目的收听与回放,是获取稳定听众群的前提和基础。媒介融合后高校校园广播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个性化收听、节目定制,可以根据用户的收听行为通过系统的独特运算方法,判断出人们的个性喜好,从而建立根据其个性需求定制的播放列表的智能化推送。个性广播意味着高校校园广播质的飞跃和革新,它将高校校园广播真正带入了移动互联和媒介融合的浪潮。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各类论坛等公共平台的普及,以及智能移动设备应用商对智能移动设备应用(APP)的优化,在4G网络时代已经有足够的技术能力保证高校完善以云平台、大数据等为核心的融合技术支撑体系,实现校园广播向校内外人群依据他们对节目的偏好和收听习惯定向智能推送,从而真正迎来高校校园广播3.0时代。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校校园广播媒介融合路径选择

下一篇: 高校校园广播媒介融合路径选择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