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更新日期:2020-03-16   来源:高教论坛   浏览次数:15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目前,《Java程序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当前大多数高校的程序设计课程师资队伍存在理论水平较高,但

 
 目前,《Java程序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不强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程序设计课程师资队伍存在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能力薄弱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高校教师来源渠道较为单一,很多师资力量缺乏实际企业开发工作经验。但是另一方面,从企业对学生的实际开发能力的需求来看,包括Java语言在内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求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能胜任理论教学;还要具备较高的动手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开展软件开发实训、实践。不仅如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教师队伍可能还需要带领并指导学生参与企业相关的研发工作,让学生在“实战化”的学习过程中完成角色转变。

2.教学内容与过程的标准化、层次化不足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针在计算机类的本科生教学安排中,都设置了《Java程序设计》课程,但由于各个学校开设该课程的方式和目的各不相同,其教学内容与过程的标准化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在标准化统一的前提下,教学的层次化也是急需提升的一个方面。《Java程序设计》课程不仅需要讲授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还需要讲授已被业界实践证明了的优秀实践、技术和软件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应用能力。

3.学习过程缺少“实战化”,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强

对于编程类课程,尤其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其概念性、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在透彻理解面向对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开发。由于理论知识较为枯燥,学生难以理解,继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放弃课程学习。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课程教学过程缺乏“实战化”,无法把学习到的理论在实践中应用、巩固,因此由于缺乏足够的实战化训练,学生很难真正掌握编程技术的精髓。

4.对于教学质量、教学互动过程、以及学生学习成果的量化分析手段不足

在很多高校的程序设计类课程设计中,对于教学过程、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成果的量化分析手段上较为单一,学生最后考试通过死记硬背概念、甚至死记硬背一些经典程序段,就可以应付最终的课程考核,很难真正体现教与学的真实效果。也有部分高校进行了改进,采用大作业或者机考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这种改进虽然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实践操作能力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但是这种考核仍然无法持续、全面的反映整个教、学互动过程,提供全面具体的量化分析结果。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下一篇: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