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经济 » 正文
“积分制”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实践
 
更新日期:2020-03-17   来源:农业经济   浏览次数:19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积分制来源于群众创造,是基层自发的一种制度创新。最初作为一种基层党员管理制度,叫做党员积分制,后来,逐步发展扩大到脱贫攻坚领域的幸福积分、乡

 
 “积分制”来源于群众创造,是基层自发的一种制度创新。最初作为一种基层党员管理制度,叫做“党员积分制”,后来,逐步发展扩大到脱贫攻坚领域的幸福积分、乡风文明领域的爱心积分、公益服务领域的时间银行积分、养老领域的养老积分,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绿色积分、平安创建领域的平安积分、乡村振兴领域的千分制管理、以及社会治理领域的红分管理系统等。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种积分制制度,反映的是基层党委和政府积极吸收现代化的量化管理手段和互联网技术手段,积极破解时代难题,创新新时代基层党员和党员干部管理制度、创新新时代群众工作机制,以及创建新时代“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建共享共治的大平台。[]“积分制”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抓手,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最有活力的机制之一,它的实施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及各项乡村工作的顺利推进。

“积分制”把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平安创建等宏观目标很好的转化分解为便于操作的积分“类别”和“项目”,利用“积分”把群众组织凝聚起来,投入到新时代经济社会建设中。当前的“积分制”有单一性质的积分管理类型,如许多地方针对垃圾分类做出的“绿色积分”;也有综合性质的积分管理类型,如辉县市冀屯镇的“红分管理系统”。就综合功能来讲,“积分制”主要有三类主体制度。

(一)以综合治理为导向的红分管理系统。“红分管理系统”是以红分管理为抓手,以互联网平台为支撑,将农村基层党组织、乡镇机关干部、党员、村民代表、村民等集体和个人,纳入红分管理系统,创造性的将党建工作与平安建设、文明创建、改革创新、脱贫攻坚等高度融合,构建以党建为引领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大格局。“红分”管理系统设置了奖励类、扣分类和一票否决类三种积分类别,例如把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倡导的文明行为纳入奖励类积分;把违反社会公德、不赡养老人等不文明行为纳入扣分类积分;把参与法轮功、违法犯罪等恶劣社会行为纳入一票否决类积分。“红分管理系统”以“红分”为引领,推进乡风文明、治理有效、脱贫攻坚、产业繁荣等各项乡村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以破解脱贫攻坚难题为导向的“幸福积分”。“幸福积分”是以“积分”为抓手,探索“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奋斗幸福人生,共建文明乡村”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幸福积分”划定贫困户和一般农户两类对象,针对“贫困户”设置户容户貌、扶贫政策知晓、内生动力、家庭美德、道德品质等五类考核内容;针对“一般农户”设置户容户貌、家庭美德、个人精神面貌、道德品质、积极参与村内发展、进步奖六类考核内容。每一类中又分为更为详细的项目,例如积极参与村内发展类就细分为热爱公益、熟练掌握扶贫政策、主动帮扶、带动贫困户等具体的项。达到运用“积分”提升贫困户内生动力,激励群众参与乡村各项建设的目的。

(三)以助推乡村振兴为导向的千分制管理办法。是以千分制管理办法为抓手,设置村级党建与乡村振兴两大板块,突出村级党建的地位,以组织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破解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诸多难题。在村级党建中对农村干部设置了详细的考核细则,涵盖“四议两公开”执行情况,“三会一课”开展情况,矛盾化解情况,执行纪律情况等各项主要村级党建内容;在乡村振兴模块直接对接乡村振兴五大内容,让群众在参与积分管理的过程中直接参与乡村振兴的建设。

“积分制”大多立足于本乡本镇、本村本域的实际情况,针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以“积分制”为引领,带动乡村工作的整体突破,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成效。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积分制”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实践

下一篇: “积分制”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实践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