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开设的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还未开设《装配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整个授课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课堂上集中讲解理论知识,课程结束后去BIM实验室进行实训操作,导致了许多教学质量问题:
(一)教材内容理论性强、相对滞后,地区适应性差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一门政策性、系统性、专业性较强的实践性课程,国家政策、规范的变动较快,学生使用的教材大多是由各个高校自行编制,教材水平参差不齐,内容更新相对滞后,而且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时效性[8]。现有教材内容大多偏重于理论知识,即使有实操内容,也是在整个课程授课结束后进行上机操作练习,平时授课通常是老师在课堂上阐述知识点以及自己的观点,学生在下面死记硬背,很难使学生深刻理解并全面掌握《装配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的本质内容和实际操作能力,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出版结合装配式建筑定额编制的能全面适应高校教学的应用型教材。
(二)缺乏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师资队伍
《装配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既包含装配式建筑部分,又包含现浇砼部分,所以,要求授课老师不仅要懂得传统建造方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还要懂得装配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更要懂得BIM在装配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中的应用。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应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然而现有的授课老师,他们大多是属于那种理论知识很强,但极少离开学校进行实践的理论型教师,操作BIM软件既不熟练,又不准确,很难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装配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的本质是为了培养一些实用型的技术人才,理论型教师通常无法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由他们培养出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功底扎实、实际操作能力缺乏的问题,这种类型的毕业生是不受社会欢迎的,因此,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9]。
(三)考核方式过于简单,多采用闭卷式理论知识考试
《装配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需要学生既要掌握很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仍停留在传统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考核上,考核的形式局限于纸面解答这一简单形式,考核的内容仅是对一些知识点的把握进行考核,并与平时的成绩结合起来进行计算,作为学生这门课的最终成绩,甚至有的学校仅仅交一篇相关论文作为考核方式,这些考核方式无法使学生有效掌握相关知识点,无法调动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10]。因此,只有通过BIM实验室,采取严格的、多方面的《装配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理论和实操考核模式,才能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把握住这门课程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四)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训练相分离,结合度不够
《装配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很强,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地将知识点和操作实践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工程造价岗位需要的实用型技术人才,近几年来,教育部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积极开展高校学生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校通过编制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实践实训课程,尽力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实训基地或实习场所,这些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一批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然而部分实践活动与课程设置的实践活动联系不够紧密,即使紧密,实践时间相对较短,一般不超过16学时,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或者将专业知识融入到实践活动结合度不够,使得其效果大打折扣,造成部分学生出现理论能力很强,实践动手能力很差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