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公益广告中“家”文化传播的独特性——认同强化
 
更新日期:2020-03-18   来源: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浏览次数:234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笔者认为,家文化传播的公益广告的独特性在于它是认同强化传播,这与他公益广告有极大的同,一般公益广告大都属于认同构建传播。心理学认为,认同是指

 
 笔者认为,“家”文化传播的公益广告的独特性在于它是认同强化传播,这与他公益广告有极大的同,一般公益广告大都属于认同构建传播。心理学认为,认同是指认识与情感的一致性,目的在于形成自我概念;社会学认为,认同是指个人与他人有共同的想法,在人们交往过程中,为他人的感情和经验所同化,或者自己的感情和经验足于同化他人,彼此间产生内在的默契,目的在于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无论“一致性”还是“默契”,从个体发展的历程来看,认同是一个变化发展着的动态过程,形成“认识与情感的一致”,或追求“内在的默契”,这是个体一生的“社会化课题”;从个体发展的时点来看,认同是一个结果,表现为已经具有的“认识与情感的一致”或“内在的默契”。认同强化传播是指通过信息的传播使受者进一步强化自身已有的认同。“家”文化传播的公益广告正是起着强化受众已经认同了的“家”观念的作用。

差序格局理论认为,社会结构是以“己”为中心建立的多个同心圆的网格圈子,由内到外存在差序,离自己越近,人际关系越亲密。费孝通先生认为,这种格局形成的主要有五种原因,即血缘、地缘、经济水平、政治地位、知识文化水平。笔者认为,这个网格圈子的形成首要因素是血缘,由此创造和形成了“家”文化,所以,人本身就是“家”文化的缩影,“家”文化在人的身上本能地存在着。无论是人类文化学用文化环境的影响,还是认识心理学用社会学习(主要是模仿)理论,抑或精神分析理论用原型遗传,来解释人格形成的内在原因,他们都承认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着、存在着“家”文化的意识、思想和行为。而且,可以认为,它是最早形成,最深存在着,最基础保持着。公益广告的“家”文化传播的独特性就在于强化这种已有的文化认同,相应地表现出应有的行为,其主要目的不在于激发新的认同。

强化理论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强化是指通过某一事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主要是指正确反应后所给予的奖励(正强化)或免除惩罚(负强化),它能引起行为出现频次大幅增加。社会交换理论认为,整个人类的社会行为都可被视为“一种交换活动”,人们之间关系的形成与维持,在于他们确信从这种交往关系中获得的酬赏要胜于为此付出的代价。这种酬赏按其价值依此为:金钱、社会赞同、尊重和服从。笔者认为,正强化就是使人们获得更多的“酬赏”,负强化就是使人们避免“酬赏”的损失,进而满足“经济人”的需要。公益广告的“家”文化传播正是运用了强化手段,深化着受众对“家”文化的认同,以期出现频次更多的(甚至是长期一致性的)行为。例如,《爱心传递——洗脚篇》中,小男孩看到妈妈给婆婆洗脚,就也去端了一盆水,摇摇晃晃地走到屋里,要给妈妈洗脚。一句稚嫩的童声“妈妈,洗脚”诠释了“家”文化中“孝”的本质。众所周知,公益广告是人们信赖的文化传播组成部分,其倡导的内容代表着社会共识,反映着社会偏好的赞同性评价。公益广告反映出的思想和行为,能使受众做出这样的推理:如果自己模仿了此行为,一定能够得到较高的社会赞同,从而获得自尊。这种社会赞同和自尊的“酬赏”间接强化(也称代偿性强化)了受众对“孝”的已有认同,属于正强化。再如,《爸爸的谎言》中,女儿打来电话询问父亲生活过得如何,父亲告诉她,每天都过得很充足,自己去跟朋友们下棋,妻子去跟老伙伴们跳舞,很是满足的样子,让女儿不要为他们操心。然而,挂掉电话后,留下的却是父亲落寞的背影,以及躺在病床上的妻子。这则公益广告呼吁年轻人要多关心关爱关注父母,多回家看看,常陪伴父母。在这种刺激作用下,受众都会不自觉地检讨自己,如果自己的行为与广告呼吁相反,将预感到自己不被社会赞同,进而失去尊重,也就是说,会失去“酬赏”。这也强化了受众对“孝”的已有认同,只是它属于负强化。由此可见,传播“家”文化的公益广告极大程度上属于认同强化传播。

相比之下,其他公益广告大都属于认同构建传播。因为从差序格局理论来看,除了血缘建立起来的内核同心圆外,其他网格关系都是在这个圈子的基础上逐步构建的,在时间上晚于“家”文化的认同,在深刻性上也弱于“家”文化的认同,而且它们在人生中始终处于不断的新建、修正、完善的动态过程之中。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公益广告中“家”文化传播的独特性——认同强化

下一篇: 公益广告中“家”文化传播的独特性——认同强化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