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新媒体下的深度报道
 
更新日期:2020-03-19   来源:新闻前哨   浏览次数:30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新媒体给受众带来了许多改变。一方面,在信息碎片化和阅读时间碎片化的背景下,受众习惯于接受短、平、快的信息;另一方面,纸媒日渐式微,为了节约开

 
 新媒体给受众带来了许多改变。一方面,在信息碎片化和阅读时间碎片化的背景下,受众习惯于接受“短、平、快”的信息;另一方面,纸媒日渐式微,为了节约开支维持生存,纷纷裁撤不受市场喜爱的深度报道部门,谋求与新媒体的融合。在这样情况下,深度报道的处境艰难。但深度报道并不是传统媒体的专属,新媒体也可以利用好深度报道。为了弥补自身传播内容浅显庸俗的弱点,新媒体将深度报道的内容与自身传播手段相结合,电视深度报道——评论,就是个很好的例证。

(一) 新媒体发展需要深度报道助力

由于深度报道的特性:“深度报道就是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深刻立体的报道,包括对事件背景、原因的挖掘和分析”,它的版面相对来说较长、准备工作繁杂,需要占据传统媒体的大量资源。但由于信息技术的影响,传统媒体没落,新媒体以其快速、海量、互动的特性地成为受众的首选。这就给新媒体做深度报道提供了可能性和发展空间。

在web2.0“用户为王”的时代,满足受众的需求是媒体发展的前提。由于新媒体具有海量、大数据、智能检索、云计算等特点,受众的自主性大大提高,都愿意寻求自己喜欢的内容。受众都是有差异的个体,有些人喜欢“短平快”,有些人喜欢深度报道。也有人这段时间喜欢“短平快”,过段时间又喜欢深度报道。因此,新媒体做好深度报道不仅能在同质化的信息中打出一条新路、开阔市场,还能弥补自身不足、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二) 新媒体如何做好深度报道

新媒体虽然发展迅猛,但是要将传统的深度报道与自身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还需要今后长时间的发展。就目前的新媒体中深度报道发展情况而言,一切尚在探索之中,包括指导思想、政策规定、报道方式、传播内容、受众定位等等。如果深度报道与网络传播优势能良好结合,将会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2.1深度报道是传统媒体的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而新媒体的深度报道的表现方式却之大大不同。记者采写深度报道时需要更加注重读者的阅读时间,记者要尽可能的在事实上挖掘最有意义价值的信息,以便在如今这个信息碎片化的社会可以提供给读者最精炼的深度内容。从而提高深度报道的可读性和接受度,促进新媒体深度报道的健康发展。

2.2提高内容可读性和接受度的前提是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充分体现出新闻报道的“三公、三真、三度”。煽情新闻、虚假新闻已经成为社会公害,记者在采编时要竭力避免这些问题,要抓住社会的热点话题和新闻的重要内容。在写作方面,要变革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的写作方式,要以生动性来给文字添色增彩,制作标题时尊重事实的基础之上更加引人入胜。总体来说,既要坚持“党性原则”,又要做到新媒体式“三贴近”。为此,记者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学习。

2.3新媒体深度报道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综合各媒介传播优势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向受众全面立体地展示一个新闻事件的多重层面,从多维视角对新闻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因此新媒体深度报道要注意兼收并蓄地收集事实,最大程度的反映出事实的多面性和复杂性,科学合理的编排整合。除此之外,利用超链接扩大新媒体深度报道的刊载空间也是一项重要手段。

2.4新媒体的信息是海量的,要在这信息海洋中吸引受众,必须要有自身的特色。首先,在网络世界中,新闻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如果记者能拿到独家新闻,自然会极大地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独家之外,还要增加一些信息增量,不要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放在一个方面。其次,深度报道要求记者不仅是对一个事情进行报道,还要为这个事件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让受众能在你这里得到完整的满足。

2.5发挥数据的作用。大数据、云计算是新媒体的特点,数据在新媒体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据新闻”作为近年来发展火热一种新的报道方式,可以增强深度报道的客观性和权威性,还可以促使受众进行基于数据的思考。新媒体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将数据呈现给受众,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在无形中表达新媒体的价值取向,传递数据背后的信息。在国内目前的情况下,新媒体对数据的运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浅薄的,只是简单地堆砌并向受众展示数据,而透过数据分析和揭示本质的能力还较弱,这也是基于我国受众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和数据解码能力的薄弱。但是,数据新闻一定是新媒体进行深度报道的重要方式,也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新媒体下的深度报道

下一篇: 新媒体下的深度报道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