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的内容和途径
 
更新日期:2020-03-20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浏览次数:15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德育是一种以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为内容,有目的地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施加影响,引导人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的活动。道德教育是培养、

 
 德育是一种以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为内容,有目的地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施加影响,引导人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的活动。道德教育是培养、提高、完善人们道德品质的根本途径,包括激发道德意识、培养道德情感、养成道德习惯等环节,通过这些环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及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中学历史对学生道德水准、民族意识及国家观念的增强和提高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激发道德意识
中学历史课本里有许多道德品质优秀的人物,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自幼立下“精忠报国”之志的岳飞,成为一代名族英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放弃逃亡机会,以求用自己的血唤醒中国百姓;以天下为公,大公无私的孙中山为“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而奋斗终生等等。历史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并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作出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道德行为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准则,从而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并逐步建立起道德规范。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告诫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及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培养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行为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理体验。历史教师借助教科书中的道德榜样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道德情感可以通过比较法和直观教学法。有比较就有鉴别,比较出真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对比正、反两方面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比如:对比民族英雄岳飞和投降求荣的秦桧的形象;对比孙中山和袁世凯,使学生在鲜明的人物对比中感受到道德评价的标准。历史中的道德形象可以强烈地震撼人的心灵,是社会道德标准的榜样,如铁人王进喜。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正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三)养成道德习惯
道德习惯是指个人在道德行为中表现出的习惯方式。历史教学中道德行为的教育主要是以认知为特点,以模仿为形式,以知行统一为保障,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首先,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深入现实生活,让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模范人物事迹、普通人的美德,从而将历史书中的道德行为准则转化为学生本人的行为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能很自然地发挥作用。历史教师要善于将历史上榜样的行为习惯和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习惯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专门组织学生讨论焦裕禄和雷锋,引导学生进行道德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应当怎样做的道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并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不仅具有良好道德观念,而且实施良好道德行为的人,为进入社会后做一个拥有良好社会公德的人打好基础。

其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参观名胜古迹;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完善自我全面发展。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的内容和途径

下一篇: 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的内容和途径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