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符合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
1.办学理念、教学观念转变较慢,高职教育要培养市场亟需、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而不是基础知识扎实,毕业后仍需较长时间的培训和再教育才能胜任工作的人才。
2.人才培养目标没有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定位,不能适应企业需求。
3.培养目标不是一层不变的,要有层次、类别、范围的限定,它随着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产生相应的变化。
4.不重视对人才高素质、国际化标准的要求,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薄弱,终身学习培养要求不够。
(二)课程体系不够科学,教学内容更新慢,不能适应职业岗位要求
1.课程体系结构僵化和单一,仍强调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组合,不能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知识结构的需求。
2.单纯从课时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而没有在质量上有效监控。
3.实验实训内容陈旧、更新慢,跟不上岗位技能要求。
4.对选修课的安排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5.教材相对落后,与企业合编教材少,新技术、新工艺不能及时更新。[3]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能适应教学需要
1.“教师教、学生学”的状态没有完全转变,项目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能得到有效实施。
2.现代教育技术不能有效的结合到教学中去,多媒体使用单纯追求形式,教学效果没有提高。
3.考试考核方法简单,不能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测评。
(四)各种保障措施不到位
1.教学监控流于形式,各项措施不能有效执行。
2.师资力量薄弱、结构匹配不合理,教师观念、教学方法等有待进一步转变。
3.实验实训设施跟不上教学要求,限制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4.与企业的合作不深入,没有找到共同利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