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
 
更新日期:2020-03-20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浏览次数:21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是反映

 
(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是反映高职教育本质特征的两个重要方面。

我们利用学生实习、教师挂职顶岗的时间,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调研,对回收的调查数据和意见进行了整理、统计和全面分析,广泛征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意见,最终将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现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面向水产品、农产品、畜产品等食品加工行业和出口创汇企业,培养熟练掌握食品加工、安全检测、质量管理等实用技能,具备良好职业素养、较强的实践操作和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级技能人才。同时根据企业需求和食品加工自身特点,将专业人才规格定位为:企业生产车间班长、质检员和小型经营业主。

(二)根据岗位技能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改革的成功与否是培养方案能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体系要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突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充分的社会调查、职业岗位(群)的分析和专家论证,按照“以胜任职业岗位(群)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需求为质量标准”的要求,提炼出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点、能力要素和职业素质,基于反向设计原理,将课程规划为职业基础课、职业方向课和职业技术课,构建了“大平台+多方向+小模块”的课程体系。

1.职业基础课程以“必需、够用、能用”为原则,对原有的基础课程合并、重组、改造,瞄准社会需求,贴近生产实际,加强技能培养,将其整合成一个“平台”。如将原来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重组为内容精炼且实用的《基础化学》,总课时从220学时左右缩减为96学时。根据食品加工新形势,新增《食品添加剂》、《制冷技术》两门课程。

2.职业技术课充分考虑食品行业的特色、行业技能知识和岗位能力,确定了水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畜产品加工三个方向,具体可分解为加工、检验、管理三个“模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任意选择模块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模块内又可以分解成若干组件。通过对模块和组件的重新组合不断适应企业、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模块的拼装、调整既保持了原有教学计划的相对稳定性,又具有适应企业人才需要的灵活性,能够以动态的教学活动适应动态的社会与企业需求。

3.合理设置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特长。设置人文素质课程和创新、能力拓展类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修不同的技术拓展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将生产性实践教学贯穿到人才培养方案始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与山东美佳集团、龙大集团等企业合作,根据工作岗位指导学生灵活选择模块,教学内容紧贴加工、检测、管理等工作任务,实践环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结构规律性的递进安排。第一、二学期安排4周的职业体验式锻炼,第三学期安排4周的食品加工单元技能实训,第四学期安排7周的校内生产性实训,第五学期安排2个月的企业顶岗实习,第六学期安排4个月的企业顶岗实习和2周的毕业论文设计,使生产性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建立相对独立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全程管理体系,提高实践教学监控、测评和实效。

5.设立创新学分,学生通过加入创新创业团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其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突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围绕技能培养,鼓励教师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特别是注重项目课程的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经验。

1.教学中注重项目导向,将教室搬到一体化实训室,以项目为导向,理论教学与技术操作相结合,使学生站在项目角度讨论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最后由教师点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焙烤食品加工技术》中,将课堂搬进实训室,通过设计蛋糕、面包等项目,反复练习揉团、成型、裱花等操作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操作要点,积累操作经验。

2.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做中学、学中做,学练并重,教学统一”。鼓励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问答教学法、技能训练等教学法,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变单向灌输为师生互动,既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

3.鼓励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使学生更容易地从课堂中形象生动地获取专业知识。如在《水产品加工技术》课件制作中,学生通过产品照片、视频展示等对原料的选择检验、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产品包装等具有直观的理解,在课件中穿插大量生动、形象的鱼丸、模拟蟹肉等生产加工流程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生产流程的理解。

4.改革和完善考核方式,除笔试外,增加口试、答辩、现场测试、现场操作等多种考核形式,实现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相结合,建立以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及职业素养为要点的评价方式,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四)实行“双证书”制度,注重学生的显能培养和潜能开发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结合职业资格考核知识点,建立训练题库,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融为一体,将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各项目课程教学,教学中结合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对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引入职业技能标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的组织教学,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与工作现场“零距离”的高技能人才,提高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实现不仅能就业,而且“就好业”的美好夙愿。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

下一篇: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