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校口述史服务文化育人的可行性分析
 
更新日期:2020-03-23   来源:教学与管理   浏览次数:14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文化育人不是文化的单向传递,而是通过对受教育者播种先进文化的种子,让他们产生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种文

 
 文化育人不是文化的单向传递,而是通过对受教育者播种先进文化的种子,让他们产生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种文化知识或信息的建构,必须要让师生自发或自觉地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感知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产生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没有置身于时代的实践活动,文化育人就会变得枯燥乏味、空洞肤浅,偏离师生的生活轨道,产生不了育人的凝聚力、向心力,更不能从根本上对受教育者起到“唤醒”作用。。要获得这种内心的自觉,就需要贴合广大师生学习、生活的轨道,设定路标,指明方向,铺就道路。高校通过发挥历史学、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档案学等专业的特色与优势,以校训传承为主线,重点挖掘学校发展中的文脉传承和人文积淀,以“口述”的方式动态采集人文资源,能够打造独具各高校烙印的文化育人品牌。

专业优势。

高校口述史本身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口述历史采访,不仅需要历史专业理论和实践基础,还需要受访者具备历史眼光及对历史的敏感性;口述历史访谈,肯定涉及传播学知识,涉及电视媒介、书刊媒介及其具体节目制作和编纂的专门知识及技术;口述校史的解释需要哲学的诠释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口述校史的收藏需要有档案专家对口述资源介入和管理,需要有档案管理的习惯、基本的方法和技能,同时,还需借助高校图书馆和档案馆进行编目和保存档案。因此,该项目依托高校不同学科、专业和部门,以口述史的载体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激发其学习的源动力,加强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实践效果。

高校口述史能够推动高校师生以高度的专业素养、严谨的态度和共同的历史责任感,做出有意义、有价值的成果,使之成为学生参与的学术性和公益性社会实践的品牌项目。高校口述史项目的综合性在于能够拓展与高校所在城市等相关单位的共建内涵,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发展空间。精神激励。

通过对高校老领导、老专家口述史工作的开展,师生可以近距离感悟他们的治学精神与道德风骨,为文化育人提供鲜活教材。高校口述史项目具有历时性,至建校或者办学的重大纪念日将其作为重要的大学发展故事集中呈现于众,可以带领师生和公众一起回溯高校百年历任的领导、院士、知名教授的办学历程和奋斗历史,以及他们诠释的坚苦自立、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等学校一脉相承的精神,以此来追溯其校训的历史由来,提升校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聚焦校史文化育人的功能。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校口述史服务文化育人的可行性分析

下一篇: 高校口述史服务文化育人的可行性分析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