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独体字的教学原则
 
更新日期:2020-03-23   来源:中国轻工教育   浏览次数:25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第一,整体原则。独体字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学习者打下汉字学习的基础,利用字源教学也是为了在掌握独体字的基础上让学习者学会更难写的合体字,并理

 
 第一,整体原则。独体字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学习者打下汉字学习的基础,利用字源教学也是为了在掌握独体字的基础上让学习者学会更难写的合体字,并理解这些字的构成方式和含义。所以独体字的课堂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个单字的教学,而是要注重该字在构成合体字时体现的部件意义,不能本末倒置。比如教授“山”、“水”这些构字性强的独体字时,可以将它们作为偏旁部首的作用一并教授,引申出更多相同系列的合体字“江、河、湖、海”“岸、岛、岩、崖”等,拓展学生的汉语词汇,同时也加强他们对于汉字构型规律的认识。

第二,适量原则。汉字在造字的过程中具有丰富的图像意义,尤其是独体字的象形指事特点有利于学习者后期对于复杂汉字的掌握,如果不讲解这些独体字的造字起源和演变过程,他们无法了解到汉字读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但是独体字由于字形简单基本只出现于初级的学习阶段,所以在教授过程中,应该避免大量使用生僻词汇讲解简单词汇造字起源的现象,否则会适得其反,只要适当讲解引起学生的兴趣即可。

第三,理据原则。大部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都是有据可依的,很多汉字在《说文解字》中都能够查到其渊源。由于汉字结构的特殊性,根据偏旁部件不同的拆分方式可能可以做出大相径庭的解释,但是对于汉字的文化阐释本身就是一项专门化的工作,需要全面了解汉字构型的基本规律,广泛涉猎关于汉字的文化历史知识,所以教师不能根据想象或者外界的俗解随意解读汉字起源,否则会让学生对汉字造字法的认知产生混乱。比如有的人罔顾事实把形声字讲成会意字,用声符表意,把“饿”讲成“因为‘饿’,所以‘我’要‘食’”,直接忽视“我”的声符作用,强行转换成意符,表面上看是加强了对汉字含义的记忆,实际上会对汉字的学习者产生干扰。

第四,辨析原则。汉字中有许多形近的部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其中的区别,培养他们辨识形近字和汉字特征的能力。比如“木”和“本”这两个字,在字形上的区别只在于多了一横,但是这一横就是用来指示“木之根本”,即树根,同时“本”与“末”相对,代表了事物的两端。利用类似追根溯源的方式进行形近字的对比辨析,容易提高学生的接受度,也有利于加深印象,减少偏误。

第五,巩固原则。汉字教学一定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但是独体字由于自己的构字特点,应该再增加一句“独不离合”。根据苏培成的统计,现代汉字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合体字,所以在教授某个独体字之后,一旦在后续接触学习的合体字中发现了该独体字存在,教师应注意巩固教学,不断在字词句中带领学生复习巩固该独体字的字形和意义,不仅有益于加深对该字的印象,也有助于学生根据该字的形意来判断由其组成的新字词的含义,进一步深化对汉字构型规律性和联系性的理解,从而加强学生学习汉字的信心。

第六,书写原则。在汉字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接触的大部分是最基本的独体字。独体字笔画较少,结构简单,更是大多数合体字的构字部件,包含了最基本的笔画,是掌握复杂汉字的基础。所以除了认和读,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对独体字的书写练习。汉字的基本书写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不仅是针对复杂合体字的,而是在最简单的独体字中就有所体现。所以学习独体字的书写方式、笔画顺序和间架结构,有助于学生在今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体会汉字的书写规律,从而由简入繁,积沙成塔。但是在之后涉及到独体字变形为偏旁部首时,教师要注意强调笔画的变化和汉字的避让原则,比如“木”变为木字旁,则需要变宽为窄,变捺为点。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对外汉语教学中独体字的教学原则

下一篇: 对外汉语教学中独体字的教学原则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