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非遗元素中地域手工艺与环境艺术的结合
 
更新日期:2020-03-24   来源:艺术工作(原美苑)   浏览次数:17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富,民间传统手工作为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蕴育人类文明之始的工艺文化,在整个文化艺术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富,民间传统手工作为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蕴育人类文明之始的工艺文化,在整个文化艺术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随着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曾经非常熟悉的手工艺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而本文研究的意义就在于把非遗传统手工艺融入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改革教学中,探索出一条弘扬和传承传统手工艺的设计教学与创新之路,使传统手工艺焕发出独特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文化魅力,不仅能提高艺术毕业生多方面的技能,拓宽就业谋生渠道,而且有利于非遗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并能推动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因此对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具有深远意义。
湛江位于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上,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外族迁徙的历史因素,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如雷州换鼓、石狗图腾崇拜、遂溪醒狮表演等,是一个巨大文化资源宝库。湛江的非遗涉猎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共计70多项,包括传统舞蹈、戏剧和民俗等。作为湛江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其中的一员,希望通过加强产教融合发展,将地域非遗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传承与保护本土文化,打造出教育教学特色之路,有效促进极具地域文化气息的文创设计作品的推广应用,创新繁荣艺术设计市场,进而探索出一条产学互促式发展创新之路。通过进一步研究产教融合发展,针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特点,查找当前存在的短板不足,突出特色教育,对接企业需求,为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协同融合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方略,是一项值得我们努力探索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命题。
然而,现阶段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法单一,模式呆板,教学内容趋于同质化,缺乏特色和创新活力,存在学用脱节的情况,不仅对本土文化挖掘保护不够,造成传统文化曲高和寡,束之高阁;同时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有心无力,办法不多,致使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企业发展缺少人才支撑,研发能力疲软,产品缺乏个性,品牌形象不高,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品位要求。以上两个方面造成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心仪工作和企业出现“用工荒”的尴尬局面。本来加强产教融合发展应是破解这一问题的法宝,然而高校在统筹校企融合发展方面实践不够深入,创新教学缺乏特色,教学水平、研发能力与市场需求出现了脱节,导致了高校教学成果走不出去,社会企业先进技术融不进来。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非遗元素中地域手工艺与环境艺术的结合

下一篇: 非遗元素中地域手工艺与环境艺术的结合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