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中西诗学的对话策略
 
更新日期:2020-03-24   来源:文艺争鸣   浏览次数:20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中国古代诗学体系的现代性转化以及西方诗学体系的西为中用,是中国现代诗学体系创造性建构的重大课题。中国古代诗学是世界三大诗学体系之一,但由于其

 
 中国古代诗学体系的现代性转化以及西方诗学体系的西为中用,是中国现代诗学体系创造性建构的重大课题。中国古代诗学是世界三大诗学体系之一,但由于其话语模式、言说方式与西方诗学理论相去甚远,在西方话语权威的统摄下,我国的古代诗学基本处于不断被弱化的境地;另外我国新时期语言变革导致古代汉语传译为现代汉语时亦存在鸿沟,再转译为西方可接受的语言模式时,其中意义的缺损和扭曲更甚一层,这种理解和沟通的重重障碍,使中国现代诗学体系的建立不仅存在着中西“对话”的问题,还有古今之间的“对话”问题。因此,关于巴洛克风格的研究确为比较诗学领域中的一次典型的中西对话实践。

1、定位中国现代诗学体系的文化属性

文化属性是对自我文化本质、身份、地位的追寻、确认或建构,在当前世界格局多元化的形势下,文化属性是自我与他者的界定。在西方权利话语层面的表述中,中国诗学的文化属性长期处于被他者化的境地,我国自身的文化焦虑也导致以西方为参照系来定义自身。文化属性实际上永远处于建构、解构和重构的过程中,是一种不断的创造和再创造的过程。摆脱被他者化身份,传承自我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寻找我国本土文论和文化真正为世界所认同的路径,应正视中国古代诗学在世界诗学范畴体系内的重要地位和应起的作用。

2、建立我国古代诗学的现代表述体制

中国古代诗论为我国现代诗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诗学建构和发展的现代性命题。中国古代诗学言说方式与西方严谨精细的思辨性不同,是品鉴式的浑然妙悟为主,以一种言传意会的诗性方式存在,对“奇崛”“绮丽”等具有巴洛克美学特征的术语界定,均为带有含混感悟式的表述方式。因此与西方巴洛克美学特征是否完全重叠尚需论证。

由于中国古代诗论分析性、演绎性的言说方式,存在状态的片断式、散在性、杂糅性,因此,对古代诗学思想体系的梳理和归纳是首要任务,包括对传统文论著作、文论家、文论体系、范畴、术语、逻辑特征等方面的全面总结和归纳。另一方面是要结合现实语境进行符号体制的转换,以及话语意义的现代性解读,将“言简而意繁”的古代文论加以详细解读,使之易于为现代人所接受。同时要以“现代性”为价值标准去诠释中国古代诗学话语,这其中也包括了中国现有话语模式和古代传统的对话。不仅要在现代汉语语境中进行诠释和解读,还要翻译为英语等各国语言推向世界,同时纠正西方研究领域中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误读和偏解,使西方能够正确理解和接受中国古代文论,并建立其在世界文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3、建立中西诗学的对话模式

中国现代诗学的发展走向体现了从历时性角度相辅相承发展的必然逻辑,也是自身学术实践选择的自然结果。当前我国现代诗学建构的主要任务有: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化、古代诗学的现代性转化、西方诗学的本土化移植。因此,建立在平等融通基础上的对话是比较诗学研究的重要策略。要找到公认的中西对话的话语模式,正视对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不以他者偏见来审视对方,双方都以对方为参照来重新认识和整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发掘共通的规律,同时也承认和接受各自的特异性。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中西诗学的对话策略

下一篇: 中西诗学的对话策略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