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生态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需要
 
更新日期:2020-03-25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浏览次数:225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生态环境教育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保障,《生态学》课程思政的建设符合师范高校培养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生态学》课程思政

 
 生态环境教育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保障,《生态学》课程思政的建设符合师范高校培养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生态学》课程思政既要立足于教学内容,又要充分结合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要素,挖掘课程中所关注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1.师范高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师范类高校作为国家培养师资队伍的专业教育机构,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及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有重要贡献。高校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旨在培养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并具有创新实践和教学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教育工作者。

但从目前师范高校实际教学来看,《生态学》课程思政建设并未真正实现。目前《生态学》课程对大学生的自然观、人地观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引导还存在许多不足,这就要求

师范高校要以培养目标为核心,建立系统和立体化的《生态学》课程思政体系。充分发挥《生态学》课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性,使专业学科教育与思想教育同步开展,实现师范高校的培养目标。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办好的根本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它的终极目的是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全面发展,对塑造人的价值观、人生观有重要意义 [3]。2012 年,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之后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都表达了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表明了党的意志形态和价值取向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文明建设提供了新观点和新定位。

3、《生态学》课程建设的需要

师范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的《生态学》是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为基础,阐述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阐明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作用规律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探讨解决生态环境修复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与方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共同发展的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推动《生态学》课程思政的课程建设,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生态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需要

下一篇: 《生态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需要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