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脱离专业讲化学知识
从事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老师大多没有农学相关专业教育背景,且缺乏行业一线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实验内容与专业实际结合起来,导致实验课内容与专业脱节、与行业实际、与区域特点结合不紧密,使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不能很好地发挥对农学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
(二)课堂实验多为“片段性”实验,学生缺乏对实验的深入思考
为了保证实验内容能在课堂上全部完成,实验教师经常代替学生完成了采样、样品预处理、标准溶液配置等环节,这样的“片段性”实验看似节省了时间,实则不利于学生实验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大多数学生做完实验并不清楚这个实验到底有什么意义,这样的实验仅仅是锻炼了学生仪器操作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综合锻炼。
(三)基础化学实验与专业课实验存在方法、内容重复
目前农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内容普遍还是沿用一些经典的化学实验项目,这些实验项目与专业结合不太紧密,经常导致重复性实验。同一类型实验,在基础化学实验中开展了,在专业课学习时又重复开展,如:土壤中磷含量的测定,主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实验,这一实验在化学分析实验中会涉及到,在后续土壤肥料学课程实验中又会开展相应实验,如果缺乏整合,学生则会至少开展两次几乎一样的实验课。
(四)学生实验参与度不高,实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基础化学实验基本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在实验过程中,经常是小组中的一两位同学将实验全部完成,而其他同学几乎作为“旁观者”,实验结束后,有的同学甚至对实验流程一无所知。由于没有亲自动手操作,导致很多学生连基本的仪器使用都不会,更谈不上规范操作。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也尝试着通过实验操作过程评分来促使学生动手开展实验,但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实验教师难以在较短的实验课时间内对每个学生进行督导评价,导致这一措施并未取得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