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互联网+”与创客教育时代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机遇与挑战
 
更新日期:2020-03-26   来源:高教探索   浏览次数:17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机遇与挑战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与各个行业深度融合。互联网+正在重塑教育,推动教育理念、教育主体、教育

 
 (一)“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与各个行业深度融合。“互联网+”正在重塑教育,推动教育理念、教育主体、教育服务模式、教育内容的深刻变化。首先,“互联网+”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悄然变化。MOOC、SPOC、翻转课堂、“O2O”教学的大面积推广,逐步让我们意识到学习可以随时发生、随地进行、随需开展,尊重学习者的个体特征和个性化需求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学分认证、学分银行、学分证书等也给学习者的自主选择权提供了制度保障;第二,“互联网+”推动了教育服务主体的转变。教务服务不再是学校、教师的专利,一大批草根个体、在线教育企业、社会组织可通过互联网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陈丽 等,2017),互联网使得每一个个体均可享受全社会的教育资源与服务;第三,“互联网+”推动了教育服务模式的转变。教务服务正在通过互联网以课程为单位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共享,公共教育服务不断涌现(陈丽 等,2017)。“互联网+”背景下自下而上的个人教育服务和自上而下的公共教育服务并存。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够实现更为精准、灵活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第四,“互联网+”带来了新型数字化教育内容的广阔需求。通过互联网,教育辐射范围更广,教育资源配置更为灵活,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更为旺盛,对数字化教材、富媒体教材、在线课程、微课、慕课、沉浸式资源等新型数字化教育内容需求更为强烈。

“互联网+”赋予教育的上述改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技术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优势进一步凸显,就业领域进一步拓宽,同时也要求我们在开展教育技术专业教育时要体现时代特征,实时更新教育理念,熟悉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VR/AR等),掌握更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如在线教育支持与服务、沉浸式学习资源开发、创意设计与造物等),并将相关内容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之中,使得本专业毕业生有意识、有能力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解决教育问题,优化教育实践。

(二)创客教育背景下教育技术学面临的新需求与新机遇

2015年起,创客运动和创客教育全面兴起。各地出现了各类创客空间及相关培训机构,不少中小学也开始建立校园创客空间,引入创客课程。当前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实施主体主要是企业,通常是企业将设备、课程、师资打包输出,学校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具体表现形式为STEAM教育、创新训练与实践、项目式学习、科技活动与竞赛等,其内容主要是3D打印、创意电子与创意编程、机器人设计、手工制作等。创客教育注重跨学科融合,主张创意实践,倡导协作共享,强调动手造物,在实践过程中习得知识、掌握技能、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当前,创客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是创客教育与学科教育未能有效支撑融合,创客教育师资和优质课程资源匮乏,创客空间的管理与运营人才缺乏(胡畔等,2016)。中小学创客教育仍然在“锦上添花”与“画蛇添足”间徘徊,并未如人们所愿,颠覆传统教育理念,实现跨学科整合,优化教育生态。

目前,高校并无相应专业对口培养创客教育人才。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科性质与专业能力结构来看,创客教育的内容与需求与教育技术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性质,开放创新学科文化,注重实践应用的专业特质极为契合。创客教育的兴起给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设置、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教育技术学科提供了新的学科生长点,为教育技术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与发力点,也为本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新的创业空间、就业领域与竞争优势。我们可以据此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甚至是设立新的专业方向。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应时而变,优化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更快适应“互联网+”和创客教育背景下的新理念、新技术、新需求和新的学科内容,更有效地解决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找准专业定位,凝练专业特色就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谋求错位发展、良性循环所必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互联网+”与创客教育时代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机遇与挑战

下一篇: “互联网+”与创客教育时代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机遇与挑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