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和生成机理探究
 
更新日期:2020-03-27   来源:高教论坛   浏览次数:20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我们应该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将思想政治工作和新媒介

 
 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我们应该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将思想政治工作和新媒介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其更加具有时代性和感染力[]。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诸多现实困境,思政课方面,有些教材内容陈旧,不能和实践相结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不可操作性,脱离实际,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时代感缺失;教学模式是传统授课居多,照本宣科,课堂形式固化,单一而缺少变化,脱离现实情境,创新力度不够。因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模式根深蒂固,部分学校传统教学模式遗留普遍,这在今后教学模式改革中将有所改善[]。就授课者而言,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高校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任课教师自身政治觉悟不高,政治敏感性不足,政治立场缺位,价值取向错位,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不仅不能给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反而为彰显个性,呈口舌之快,喜欢在课堂内外刻意放大一些社会矛盾,大放厥词,断章取义,妄议中央,这种不负责任的思想和行为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导向,会产生放大和发散效应,产生严重后果,很容易让大学生无所适从,从而产生价值观混乱,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二是有些思政课老师不爱学习,因循守旧,思想滞后,抵制新生事物,抱残守缺,不能主动求变,教学方法单一,思想和教学能力跟不上时代,偏爱纯理论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无法有效吸引大学生注意力,也无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模式的传统性和单一性导致课堂教育效果严重弱化;就受课者而言,时代特点和年龄特点容易让在校大学生普遍不感冒甚至反感思政课教育课程,抵触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积极内化为自己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取向,更不能外化为自身的现实准则和具体行为。究其生成机理,一是当代中国受到全球化、资本化和金融化等多重影响,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愈发多元,传统的价值观念日渐式微,伦理道德嬗变,这些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客观时代背景。二是国外文化和如“公平”、“正义”等泛化“普适”价值观对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构建形成冲击,社会主义价值观唯一存在的格局被打破,国内功利主义思想的盛行和伦理道德的滑坡让部分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嗤之以鼻,他们更乐于在海量信息中找寻符合自身价值诉求的价值取向,也会为标新立异刻意异化社会主流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些现实困境倒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因势而动、因时而变,以求能真正走出困境。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和生成机理探究

下一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和生成机理探究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