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情感宣泄治疗---融通情感生命碎片
 
更新日期:2020-03-27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浏览次数:269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艾略特在回应《荒原》的精神意义和价值时讲道:《荒原》仅是个人的、完全无足轻重的、对生活不满的发泄,它通篇只是有节奏的牢骚。如何理解诗人对自己

 
 艾略特在回应《荒原》的精神意义和价值时讲道:“《荒原》仅是个人的、完全无足轻重的、对生活不满的发泄,它通篇只是有节奏的牢骚。”如何理解诗人对自己这首长诗的评论呢?这与精神治疗有何关联?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学视角解释了作家的文学创作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在艺术活动中,精神分析学一再把行为看作是想要缓解得不到满足的愿望---这首先体现在艺术家本人身上……艺术家的第一个目标是使自己自由,并且靠着把他的作品传达给其他一些有着被压抑的愿望的人们,使这些人同样得到发泄。”可见,诗人创作的首要目标是通过宣泄压抑的情感,使自己精神获得自由,同时使患有同样疾病的读者通过阅读作品也能获得心境的自由。因此,诗人所谓“对生活不满的发泄”以及“有节奏的牢骚”,实则传递出该诗具有精神治疗作用的信号,诗人在诗歌创作中通过“有节奏的牢骚”,“发泄”其“对生活的不满”,实现自我治愈。不但如此,该诗的创作亦得益于诗人因心理失衡而经历的精神整合过程,创作与治疗对诗人来说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二者相得益彰。正如哈利·罗斯曼所言,此诗使人们对精神治疗与诗歌创作之间的关联产生兴趣。那么,究竟哪些遭遇影响了诗人的创作,诗人又是如何在创作中实现精神治疗的呢?

艾略特在《荒原》创作前期所经受的各种生活遭遇、心理压力以及他接受心理治疗的经历,都为此诗的创作提供了基本的形式和内容。在《荒原》创作的准备阶段艾略特遭遇经济拮据、事业不顺、夫妻感情不合以及丧父等多种困境,并处于以感情紊乱为特征的精神病态之中。他在谈到自己经受严重挫折的精神状态时说:“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如此被吞没于一个巨大的悲剧之中,以至于几乎不再产生个人的情感和个人的思想……我有很多事情要写。”艾略特计划写一首诗厘清他不幸的婚姻和在伦敦不堪重负的生活,发泄“对生活的不满”,这也许可以理解为《荒原》创作的初衷,即将自己不幸的生活作为素材写进诗歌,通过书写发泄长期被压抑的情感,走出自己的精神荒原。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诗人在生活及工作中的种种遭遇成就了该诗的创作。

首先,1919年父亲过世这一事件对艾略特造成了重大的精神打击,并成为其创作《荒原》的动因。父子之间紧张的关系源于艾略特对人生的重大抉择违背了父亲意愿,他以写作谋生,与有些神经质的英国姑娘薇薇安结婚并长期定居英国,这些都受到父亲的强烈反对。艾略特为向家人特别是父亲证明自己的才华,发奋写作,决意在英国大有所为。然而诗人尚未通过写作成名,父亲便溘然长逝,这让他内心产生极大的内疚与自责,并为其创作提供了内在动力。1919年12月艾略特在给母亲的信中提到,他的新年愿望是“写一首酝酿已久的长诗”。诗人打算将这种愧疚、悲伤写进诗歌,而“死亡”意象无疑是这种极度悲观心境的折射。《荒原》中至少有十处涉及“死亡”意象,薇薇安在1928年1月8日的日记中写道,诗歌第191、192行“沉思我的兄王在海上遇难/和在他以前我的父王的驾崩”暗示艾略特在为自己父亲的死亡而伤悲。这或多或少印证了诗人在构思酝酿该诗阶段父亲去世这一事件对其精神造成的打击,而诗人通过诗意想象在诗中宣泄了这种压抑已久的丧父之痛。

艾略特情绪抑郁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紧张的婚姻关系,诗人为了宣泄这种压抑已久的情绪,将其写进诗歌。1921年夏天艾略特母亲的到访加剧了诗人婚姻关系的破裂,使其走向精神崩溃边缘。母亲及他的一个姐姐和哥哥来伦敦看望他和妻子薇薇安,艾略特满心期望获得母亲对自己婚姻的支持,然而事与愿违,由于母亲对他和薇薇安挑剔的态度,诗人再度陷入对未来生活和夫妻感情极端失望的情绪中。恶化的夫妻关系与诗人糟糕的精神状况构成了《荒原》第一部分“对弈”的主要情节,充满着“金碧辉煌的宝座”、“高擎明镜的灯台石柱”、“细工雕刻的凹形镶板”以及“古老的壁炉”的房间,被“我”想象成为被“禁声”的“耗子洞”,鼠洞具有墓地之意,本应给人带来温暖和安全感的家,在这里却成为埋葬二人情感的冰冷坟墓。焦虑的妻子对丈夫抱怨:“今晚上我精神很坏。是的,坏。陪着我//跟我说话,为什么总不说话,说啊//你在想什么,想什么?我从来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什么?想。”接着是一片“死寂”。“我”由于冷漠的夫妻关系,夜夜失眠,“夜晚我多半是看书”,失眠使得“我”对噪音尤其敏感,“‘ 这是什么声音?’/门在风下面。/‘这又是什么声音?风在做什么?’”紧接着,艾略特借风信子之口,宣泄着自己病态的麻木情感, “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眼睛也看不清了,我既不是/活的也不是死的,我什么都不知道”。古德拉姆认为诗人有意将这段内心独白放在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节选的中间,即第一幕的“微风乍起”——一首对爱充满期望的歌,与第三幕表现对爱情极度失望的“大海荒芜而空寂”之间,以凸显诗人对爱情由最初希望到最终绝望的痛苦。最后,“我”借莱茵河畔仙女之口诉说了自己的不幸婚姻:“没什么能够引起/我任何联想。/一双肮脏的手上的破损的指甲。”“破损”的不仅是指甲,更是艾略特失败的性生活和破碎婚姻的记忆。这一幕幕场景记录并宣泄了诗人对自己淡漠婚姻的破碎感与压抑感。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情感宣泄治疗---融通情感生命碎片

下一篇: 情感宣泄治疗---融通情感生命碎片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