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对中国戏剧创作之影响
 
更新日期:2020-03-27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浏览次数:22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新歌剧创作关于茅盾对旧剧改革的观点上文已详细论述,此处不再赘述。茅盾将中国传统戏剧作为本国所特有的戏剧一种,并肯定其存在的价值和改革的

 
 (一)新歌剧创作

关于茅盾对旧剧改革的观点上文已详细论述,此处不再赘述。茅盾将中国传统戏剧作为本国所特有的戏剧一种,并肯定其存在的价值和改革的可能性。茅盾没有将中国传统戏剧和外来话剧混合在一起,而是分别认识到他们不同的发展之路,倡导旧剧的发展方向是民族形式的“新歌剧”。“事实证明,后来延安戏剧改革的过程——从京剧《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等的改编到马健翎等的歌剧,再到新歌剧《白毛女》、《刘胡兰》等的创作演出,中国戏曲的改革正是沿着茅盾所指出的道路一步步进行的。”[19]茅盾对于中国传统戏剧的清晰客观认识,使旧戏在那个时代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生命力。如新歌剧《白毛女》,在形式方面,其音乐主要采用了北方民歌,而更易为人民所接受和理解;在内容方面,叙述了人民阻止反动派妥协卖国的阴谋而最终胜利,激发了广大人民一定能把解放战争进行到最后的信心。在茅盾看来,《白毛女》“比中国的旧戏更有资格承受这名称——中国式的歌剧”。

(二)话剧创作

茅盾在推动戏剧发展的过程中,作为小说家的他也创作了唯一的一部戏剧作品《清明前后》。《清明前后》创作于1945年的夏天,五幕剧,讲述的是在抗战胜利前后,民族实业家林永清创办的“更新厂”在重庆政府“统制和管制”的高压经济政策和资金的困窘下步履维艰。在艺术方面,在人物刻画和社会画面的描述上,显示出茅盾细腻的观察和高度的概括。剧中人物所构成的社会画面也即是作者想要描绘和反映的,同时作者在戏剧结尾时将希望寄托于中国的变革。同时,茅盾在《清明前后·后记》中自述,“‘说明’之多,亦充分指出了我之没有办法。”这是茅盾唯一的一部戏剧作品,在写法上说明成分较多,有着小说创作方法的痕迹。在主题思想方面,这部戏剧描绘了上层人物的投机倒把、民族工业者的身不由己以及下层小职员的无辜牺牲,这些人物的遭遇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动荡不安,并预示着中国将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同时这部剧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后因戏剧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而“终遭当局禁演”。《清明前后》作为茅盾唯一的一部戏剧作品,虽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茅盾对其戏剧观念的实践。

茅盾提出对于外来话剧本土化的观点,倡导形成“民族形式”的话剧。从上个世纪20年代到解放战争结束,茅盾对于话剧创作的推动是不遗余力的,而我们很难界定说那部作品是在茅盾的倡导之下而创作的。但从茅盾对戏剧创作技巧和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文艺评论文章对于当时戏剧创作的纠偏和指引。如,抗日战争时期,众多作品都在描写抗日战争而希望激起人民抗战的信念和决心,但茅盾敏锐地看到其中出现的公式化创作,而极力反对直写事实不讲加工、不讲提炼的艺术创作方法。对此,茅盾也提出了解决的方法,认为避免公式主义“要遵守作品产生的顺序:材料丰富了,成熟了,确有所见了,然后写。”关于暴露与讽刺的问题,茅盾认为“没有使人悲观的讽刺与暴露”。反映在戏剧评论上,茅盾赞扬了《蜕变》、《屈原》等许多暴露和讽刺抗战时期社会现实的优秀剧目。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对中国戏剧创作之影响

下一篇: 对中国戏剧创作之影响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