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饮食符号的系统化建构
 
更新日期:2020-03-30   来源:江汉论坛   浏览次数:23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饮食文化与人类文明相伴相生,它是经过时间沉淀的凝结着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资本。饮食文化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种领域之中

 
 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饮食文化与人类文明相伴相生,它是经过时间沉淀的凝结着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资本。饮食文化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种领域之中,并内化于人们的身体和头脑,塑造了人们不同的习性。根据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观点,文化是社会等级区分的标志,文化的区分体系与社会空间的等级在结构上同源①。尽管不同的饮食文化划分和区隔了不同的社会阶级,但是饮食作为一种大众行为,在感官和味蕾上却是没有阶级差异的。也就是说,饮食符号系统的“所指”使受众未必能够完全在心理上构建出这种“可言物”,但是“能指”部分却让媒介和受众之间拥有了更为广泛的共同意义空间。

饮食符号需要载体,大众传媒是饮食符号打破时空限制的最佳承载形式,《风味人间》的拍摄跨越六大洲、二十多个地区,寻遍中华神州,从全球语境中展现中华美食以及世界饮食文化。也正是由于饮食符号的特殊性,在跨文化传播中也能够尽可能降低“文化折扣”现象,获得更佳的传播效果和文化价值输出。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罗兰·巴特就将“膳食行为”作为一个意指系统,与语言、服装、家具等意指系统并列。巴特认为,膳食之语言由以下成分构成:1.排除规则(膳食禁忌); 2.有待确定的意义单位对立(比如咸与甜的对立);3.组合规则,分为“同时组合”(一道菜肴),或“相继组合”(一份菜单);4.用膳流程,它一般发挥着膳食“修辞学”的作用②。《风味人间》便继承和发展了“舌尖”系列发展而来的饮食符号系统。膳食的“言语”极为丰富,包括一切烹饪组合的个人差异,或家庭差异,也就是符号学中所说的“个人习语”,它是一种更加具有私人色彩的符号表意。以《江湖夜雨》中小龙虾的制作为例,湖北潜江、武汉、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布罗布里奇,烹饪的最小单位从种族缩小到家庭和个人,烹饪方式各不相同,食物的味道也相应的千变万化、回味悠长。因此,《风味人间》中食物的语言符号来源于集体的广泛运用及纯个人的创造和运用。

人们从最原始的填饱肚子,到追求味觉、视觉享受的演变,对饮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在这样一种推动力的作用下,饮食制作不断发展,形成了花样百出的菜肴珍品、风味独到的烹饪技术,同时也形成了各民族相应的饮食习惯、饮食观念以及礼仪制度,这些成为了中国饮食丰富内涵的文化符号,而这套符号系统正来源于对本民族饮食文化规约的认知。虽然《风味人间》的视点跨越了国家地域的限制,但其落脚点还是将饮食做为一种文化符号,在全球人类共同的文化规约下,通过对符号的选择与组合,建构起属于全球范围内人类对于食物的共同文化记忆与文化认同。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饮食符号的系统化建构

下一篇: 饮食符号的系统化建构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