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更新日期:2020-03-30   来源:名师在线   浏览次数:16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解放学生的双眼:培养观察能力观察周围的事物并通过观察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想法,一直以来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习作的要求。学生的习作素

 
 1.解放学生的双眼: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周围的事物” 并通过观察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想法,一直以来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习作的要求。学生的习作素材更是通过对周围世界的切身观察、体会得来的。

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世界,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第二,引导学生观察要有方法。盲目的观察只是耗费学生的时间,取得的收获是微乎其微的。因此,观察要遵循三原则:观察有目的原则、观察全方位原则、观察有序原则。这样使观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2.解放学生的嘴巴:加强“片段训练”

“片段式训练”让学生多动嘴,多说,多练习。加强片段写作的能力,进而从片段过渡到篇章,循序渐进的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可以结合年级特点有序的进行“片段式训练”:第一,低年级多进行写话训练。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表达,初步培养写作的意识和兴趣。第二,中年级多进行“小练笔”练习。课文最后的思考题部分,是小练笔题目的来源之一。此阶段重点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让学生敢写、想写。并且做到表达顺畅,不受文体的束缚。第三,高年级的老师可以将选择权大胆的交给学生,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仿写,或写出学后的感受。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情感,并能联系自己生活体验,进行习作。

当然,“片段式训练”大多来源于课堂和课文,并不是囿于课文结构、语言、修辞的模仿和借鉴,而是引导学生在训练中积累素材、加强语言表达技巧,最终实现再创造。

3.解放学生的双手:采用实践式的习作模式

小学作文教学中应当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支持与鼓励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具体的行为实践深入体悟这个未知的世界。

首先,以实践为契机,有计划的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提供机会让学生用双手亲自活动,不但积累了素材,也有了“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比如让学生考察校园的植被情况,了解生态环境知识,增强环保意识;让学生逛菜场,认识不同的蔬菜食材,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的美德;让学生帮助父母洗碗拖地,体验劳动的快乐,也培养了学生和父母的感情……

其次,实践过程中的偶发事件,会让学生经历“心理冲突”体验。假如实践成功,学生会得到赞扬、获得知识,收获成功的喜悦;假如实践失败,也许会感到难过、伤心;假如中途遇到挫折,也许会感受到压力,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坚持不懈的完成抑或垂头丧气的放弃,也会体验到遭受打击后的“柳暗花明”,这一切的见闻、心理体验都可以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解放学生的大脑:养成运用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在旧中国,儿童的创造力和幻想被层层包裹起来,先要把儿童从中解放出来,在习作中亦是如此。在学生通过体验、读书等途径积累而来的素材当中,真正得以运用的才是“真素材”,不被利用的则是积累过程中的“伪素材”。要引导学生活学活用,让素材实现本身的价值尤为重要。

5.解放学生的空间:激发习作兴趣

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有多重方法。比如,采用“看谁读书最多”、“看谁收获最大”、“看谁读书最认真”等方式评选出“阅读小明星”、“收获小明星”、“认真小明星”,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采用争夺“小小作家”奖章的方式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并且积极主动和家长沟通,寻求家长的配合,让读书成为学生在家的必须课。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下一篇: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