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TECH模式发展规模
2017年迎来了布鲁克林第一所P-TECH学校的第一届毕业生。入学的97名学生中绝大部分都获得了高中学历和副学士学位,其中有54人(18人为2012年入学)提前毕业,25人继续攻读学士学位,15人将申请四年制大学,有8人已经进入IBM工作。据P-TECH学校数据显示,P-TECH学校的毕业率是普通社区学院毕业率的4倍多,是低收入家庭学生毕业率的5倍多。乔治敦大学的Handson认为,“布鲁克林P-TECH学校读本科的学生比例如此之高,这是P-TECH模式有效的最好证明,但是P-TECH模式到底怎么样,有待更深入的调查。” Rashid Ferrod Davis也表示需要更多数据,才能检验P-TECH模式的成效。虽然该模式还仍待检验,但是P-TECH新型技术高中学校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影响力和发展潜力。从2011年至今,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康涅狄格州、伊利诺伊州、纽约州、德克萨斯州、路易斯安娜州、马里兰州、罗德爱兰州,P-TECH就已经发展到110多所学校,吸引超过500多家企业的参与。在国际上,P-TECH也已经覆盖摩洛哥、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台湾将P-TECH学校称为“产业学院契合式人才培育专班”目前有国立高雄科技大学、国立虎尾科技大学和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开办产业学院。在澳大利亚已经有10所P-TECH学校,涉及多个行业,如先进制造业、互联网技术、机械工程、数字媒体、食品科技、卫生保健等。在摩洛哥有3所P-TECH学校,其中卡萨布兰卡哈桑二世大学也是与IBM合作办学。
(二)P-TECH模式发展特点
(1)“滚雪球”效应的最大程度发挥
“滚雪球”效应是P-TECH教育模式如此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这种模式是在问题倒逼改革、需求驱动创新的境况下产生,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同频共振”,这是模式发展的“长坡”,使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模式的发展成为多层级、多元利益交汇点,具有极强吸附力,各界主体纷纷致力于此,这是模式前进的“推劲”,为其勃兴提供充分保障;在发展过程中,该模式的社会认可度渐增,施教者与学习者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这是模式扩大的“湿雪”,使其项目与生源逐年递增;伴随实践进程的深入,“长坡”、“推劲”、“湿雪”三大要素相辅相成,使得P-TECH学校教育模式如滚雪球般不断发展壮大。P-TECH源于科技数工职业集群的巨大人才需求,由影响力精英群体推进,是教育体系与职业相沟通的重大变革,因此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2)规模与质量的并行发展
规模与质量的并行发展是这种模式发展的重要保障。核心要素原则、IBM引领、政府统筹、多边协作是P-TECH模式“高质量复制”的保障因素。在一种新型模式成长过程中,规模与质量的并行式发展需以标准化建设和准入管理制度为原则。首所学校成立数月后,IBM就推出P-TECH办学指南,总结该模式的核心要素及其施行细节[7]。斯坦利•里图就此强调:新办P-TECH学校提倡各具特色,但核心要素必须严格遵循。在这方面,P-TECH的核心要素也是一种准入标准,而标准化建设也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任何标准和制度的落实需以相关责任群体的精心筹划和全力投入为保障,这在P-TECH发展过程中得以体现。只有两者并重,相辅相成,P-TECH模式的高质量发展才能最终实现。(3)企业主体领导力和推动力的充分发挥
P-TECH形成规模的原因之一便是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行为主体充当着P-TECH发展的领导与推动力量。其中企业主体承担管理职责,IBM自P-TECH学校筹备期间,便与纽约中学和纽约城市学院成立委员会,承担着P-TECH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事宜。同时致力于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为模式发展奠定制度基础。由于P-TECH模式正处于发展当中,所以各企业主体联合政府、学校正致力于P-TECH模式的标准体系与机制改革。为增进纽约州P-TECH学校群各类参与者间的沟通与交流,IBM和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还利用IBM Smart cloud技术共建了网络互动平台,实现参与者间的联群通力。IBM一直致力于P-TECH宣传,为此斯坦利·里图曾和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院长罗伯特·施瓦茨发表联名文章为新模式发展赢得社会支持。在IBM及其协作伙伴的共同“打磨”下,每所P-TECH学校均已形成由中、高等教育机构与企业三边共治为核心的三环同心圆协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