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育人思路,构建全方位育人平台
1、坚持心理帮扶与经济资助相结合,构建全方位心理育人平台。
高校大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被冠于“困难”头衔,经济虽是核心,但经济困难所伴随的潜在“危机”却无时无刻都存在爆发的危险,作为大学生的“危机”——心理,相比其他大学生而言,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长期的经济压力,无时无刻不得不面对他人的“异样眼光”,进而产生不自信,甚至自卑、自闭等心理,更有甚者出现极端行为,比如某大学学生因长期遭受宿舍成员的异样眼光以及无尽的嘲讽而选择杀害宿舍成员。对于高校而言,若无法及时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潜在的心理危机,将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对学生而言,长期的心理压力,将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自卑,进而荒废学业。但面对庞大的数量,大多数高校难以寻得源头,甚至认为该类型学生只需给予足够的经济帮扶便能顺利成长成才,殊不知,经济资助是手段,育人是核心。
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应将心理脱贫融入资助育人模式中,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心理脱贫体系贯穿大学生生涯,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育人工作重心。心理脱贫体系以动态关注为主导,以预警信息库为数据模型,以心理中心—辅导员—心理委员为三级联动机制,动态关注每位学生的变化;同时,加强辅导员与学生及学生家长间的互联互通机制,建立全方位、无死角的观察模式,及时开展实效性高、形式多样的显性与隐性措施,不仅有利于保护学生隐私,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通过三全育人的理念指导,建立预警信息库、心理预警机制、联动机制、家校联动等措施,创新育人平台。
2、搭建家校联动三级平台,实现全方位育人
家校联动是学校与家庭建立的一种连接双方、加深交流、共同教育的模式,而家校联动三级平台,则是融入全员育人思维,告别以往单一的教师与家庭的联动模式,引入励志典型优秀学子为三级成员。一方面,以现身说法的教育模式,鼓舞困难家庭秉承“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精神,鼓励学生不畏艰险,勇往成才道路;另一方面,以实地走访的形式,让更多学子感受不一样的艰辛,引导其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在过程中育人,也在育人中育己,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
(二)以三全育人理念为导向,创新三全育人资助新模式
1、坚持育人为导向,实现全员育人
三全育人资助新模式下的全员育人,以经济资助为基础,以育人队伍建设为主导,构建“校—院—企—班”四级联动机制,上至校级层面,下至班级队伍,以全员参与的模式,共同帮扶学生。资助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唯有加强育人队伍建设,搭建全员参与的创新性资助育人体系,才能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提供坚实的后盾。为实现全员育人,高校层面上,一是建立健全的机制,构建一支业务过硬、责任心极强、仁爱之心极高的专、兼职育人队伍;二是,结合国家、社会、校内的各项资助政策,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设相应的校本育人课程,诸如:大一新生,重在宣传资助政策,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生涯观;大二和大三学生,重在加强专业技能培养以及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大四学生重在引导就业。三是制定责任制度,高校应做好全员育人的顶层设计,全校上下共同谋划,做好全员育人的监督以及推进。各二级学院则建立“二级学院—辅导员—班级”三级联动资助育人工作体系,设立专属岗位负责项目实施,确保岗位到人、责任到人,同时,开展教工党员、学生党员、优秀励志典型学子与经济困难学生“一带N”的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进行帮扶。学生层面上,开展励志典型优秀学子宣讲会,树立榜样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同时,开设资助育人优秀学子宣传栏 ,以每周一星的形式,通过励志征文、视频比赛等形式,让受助学生为资助代言,宣传资助政策。
2、重点突破,实现全过程育人
明确阶段重点,实现全过程跟踪服务。不同时期的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不一,高校应通过问卷调查、结构化访谈等形式,调研学生的真实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专属主题教育方案,突出育人重点,创新管理模式,实现五年制的全过程育人。大一,重在宣传与教育,宣传,即主要向学生宣传国家及高校的各项资助政策,引导学生正视并合理看待各项资助政策;教育,即为学生开设心理团辅课和生涯指导课,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助其顺利度过大一适应期的同时,教育其形成合理的生涯规划,科学定位自我。大二,重在精准资助和精准育人,通过学生提供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认定申请表和佐证材料,准确掌握学生家庭情况,根据不同困难程度,为其制定不同的资助与育人方案;大三,重在专业及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为学生安排专业指导老师,从各层面帮扶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四,重在就业援助。高校可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就业援助。毕业后,对所有学生进行跟踪动态和建立反馈机制。一方面了解学生毕业后的动态,另一方面可以收集学生对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