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东欧“一带一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国家,近几年,国家汉办对塞尔维亚汉语教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下面笔者将从政策、文化交流、教师、学生、教材、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对塞尔维亚中小学影视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文化交流方面,塞尔维亚从2009年开始和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贝尔格莱德孔院共同举办中国电影周,截止2016年已经持续开展了八届,逐渐成为中国文化在塞尔维亚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影片类型丰富,从古至今,既有神话传说,也有纪事写实,既有严肃史实,也有搞笑幽默,如《梅兰芳》《成吉思汗》《中国文化》《唐山大地震》《大闹天宫》《人在囧途》等,且每届电影周都会邀请塞业内人士精心挑选符合当地民众口味的中国影片,并将其翻译成塞语,但是,众多影片只是从传播中华文化、参展角度在当地传播,内容难易程度、语言标准化和规范化、历史文化背景等并没有作为考虑因素,如汉语按时间可以分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又可以按照地区划分为北方方言、粤方言、湘方言等,情况复杂,需要请专业的汉语人才进行影视材料的筛选。因此参展影片作为汉语教学的影视资料源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汉语教学。
(二)教师方面,首先,塞尔维亚本土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一般,每月三四百欧左右,教师并不是很好的职业选择,因此从事该职业的人员有限,可进行汉语教学的本土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其次,汉语志愿者每年被外派出去的任期多是一年,教师更换频繁,并不能和当地师生建立亲密关系,对当地风俗习惯、人文历史了解不到位,汉语教学影视作品的选取工作量庞大,在短暂的时间和了解上并不能做到很好的预判,同时,外派教师的能力参差不齐也会影响影视作品的选取;最后,汉语老师多用英语很当地师生交流,当地中小学英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尤其是小学,英语水平较低,师生双方交流存在很大问题,很多时候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展。
(三)学生方面,首先,塞尔维亚中小学汉语教学主要是兴趣课,并没有纳入学分体系,学生报名以自愿为主,学生规模难测,在人数较少的情况下,一个汉语班的学生包括二到四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文化水平等都不同,随意性较大,课堂缺少约束力;其次,由于课时和教师资源有限,每学期新旧学生的汉语水平也参差不齐,深度和持续性的汉语教学并不能有效开展。
(四)教材方面,之前笔者提到塞尔维亚目前并没有适用于当地的汉语教材,主要以汉办提供的《跟我学汉语》、《快乐汉语》等为主,书中多是中英互译,缺少塞语翻译,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理解困难,长此以往,会打击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而且,教材问题导致塞尔维亚汉语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学大纲不确定,教学目标模糊,师生对于汉语学习定位不准确。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配合影视作品进行教学的教材也难以确定。
(五)基础设施方面,塞尔维亚中小学汉语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上课地点多是选择当时段没有课的教室,同时,每个教室的多媒体设施陈旧,影视文化教学需要汉语教师自己携带电脑,这样给汉语教学的实施和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很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