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文艺 » 正文
中国山水画中的黑白视觉艺术
 
更新日期:2020-04-01   来源:美术观察   浏览次数:26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墨通过中国山水画的皴法在渲染中改变了唐之前的勾线填色的绘画形式。墨的黑与纸的白通过技法达到审美、哲学等精神层面的高度。黑白体系中作为中国山水

 
 “墨”通过中国山水画的皴法在渲染中改变了唐之前的勾线填色的绘画形式。墨的黑与纸的白通过技法达到审美、哲学等精神层面的高度。黑白体系中作为中国山水画的本质和主流体系,是一个完整、全面地包括材料、技法、哲学等庞大的绘画体系。这个体系是严谨的,它作为视觉艺术体现中明度样式的某种典范,是世界绘画史的一项伟大成就。

中国山水画中的黑白形,归纳起来有几种基本形态:1.黑色形——有很多种形态的黑色形,如方形、三角形、多边形、不规则形等。在绘画中这些形状一般都以相似形出现,极少见到标准的形出现。黑色形沉稳、实在、幽深……。往往在画面中是实体,各种形态的黑色形在画面中的应用十分普遍。2.白色形同样也没有规则可言,其轻盈、空灵、明亮等有开阔的空间。多数情况下是虚形,在画面中应用也十分广泛,有时为底,有时为图,与黑色形相互穿插,相互联系。3.除了以上两种形态,还有灰色形。在视觉上灰色形温馨、柔和等,它没有明显的光亮感,也没有明显的重量感,与黑对比显得亮,与白对比显得暗。灰色形也有深浅之分。浅色形的特性与白色形接近,深色一点的形有时接近黑色形的特性。山水画中应用的比较普遍和广泛,有时为了方便之见,统称为黑白形。黑白组合形因其丰富的表现力,构成了黑白视觉艺术,以其丰富的形态和组合变化,构成独特的形式美,在绘画作品的艺术效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山水画中,势是构成画面的重要因素。画面中各种黑白形态的大小、比例结构、穿插安排等,或开放、或聚合、或张扬、或收敛,在各种势的展开过程中,每一个局部的环节都以一定的心里效果,以主体的情感意趣为追求的目标。在画家的引导下,经营位置,取势造势,画面或作险绝雄壮之势,或作灵动飞扬之势,或作旷远平和之态,或作敦厚静穆之容。画面黑白形象的经营、布局,要统筹全局,别出心裁。

黑白势是中国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一个要求。画家可以通过“黑白置阵”来制造出一种整体的气和力的倾向性和主导性。虽说中国画每一落笔,就要有力、有气、有势,但这种局部的“多因素绘”的“势”是“小势”,它势必为画面的全局服务。中国画中特别是山水画在布局上特别强调起、承、转、合,以此来使分散于全局各部分的“力”、“势”,聚拢连贯起来,使各具倾向性的势与力,在矛盾冲突即彰显个性,又相互顾盼、呼应,由对立达成统一。由此构成全局大气脉的贯通与流动。这种气脉,在画面中形成了一种暗藏的线,贯穿整个画面,形成一条潜在的“线”在画面中游走,这就是所谓的“画中有龙蛇”,个中的道理不言自明。在一绘画作品中的黑白形,相互顾盼,相互影响,相互转化,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如果关注这种潜在的“线”,画面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国山水画中,这种黑白视觉艺术更能体现出来。在老子的“知其白,守其黑”、“计白当黑”中把中国绘画的本质阐述的淋漓尽致。

画面中的黑,我们每个画家都应该关注。黑图的美,一个是分割画面所形成的艺术效果,这种美的艺术效果产生于黑形分割画面的丰富性。再一个就是黑的层次,即黑在画面上形成的各种深浅层次产生的美。如黑色在画面上分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深浅如何,每个层次面积的大小,都要根据画面的需要考虑周到。如果层次的多少,面积的大小,面积的分割考虑不当的话,都会影响画面的效果。最后就是黑白衔接的美。一是黑白并置;二是黑白渐变,即黑逐渐过渡到白。前者变化大,后者变化小;前者感情强烈,后者感情弱。在画面中,黑白相互相成、和谐统一,如果考虑不慎,也会影响画面的效果,必然流于生硬柔弱,单调乏味,缺少美感。

在一幅画面中,白图(画面中的空白)往往不像黑图那样容易得到画家的重视。因为这个原因,这些作品不能进入更高的层次。在白色的衬托下,黑色更黑,更突出;相反,在大片的黑色下,白色尤为重要。画面的黑白面积的大小会直接影响画面的情感表达。白的面积大,画面常带有白色形的特征:空灵、明亮、开阔,因而作品的感情倾向愉悦、明快、轻松,这样的画面长于意境的表现。黑的面积大,画面常带有黑色形的特点:神秘、幽深、黑暗,作品带有深沉、压抑的特点。黑白面积相仿时,画面柔和而抒情。画面的黑白对比越强,感情也越强烈,对比越弱,感情也越趋于柔和、平稳、温馨。黑白相互依存的形态是多方面的,为山水画不同风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中国山水画中的黑白视觉艺术

下一篇: 中国山水画中的黑白视觉艺术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