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推进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的有效途径
 
更新日期:2020-04-03   来源: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浏览次数:20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加强本国传统课程与教学论理论的继承与创新要推进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的进程,就不能舍弃传统课程与教学论原有的理论与知识体系,不能对传统的课程与

 
 1.加强本国传统课程与教学论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要推进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的进程,就不能舍弃传统课程与教学论原有的理论与知识体系,不能对传统的课程与 教学论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进行完全否定,必须要在继承和批判中发展。中国传统的课程与教学论不仅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而且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对当代的教学是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管是在理论还是在教学实践都依然存在大量问题。例如,在过去一段时期,我国课程与教学论体系建立不完全,受苏联教育模式和理论的影响,坚持应试教育模式,造成课程教育不完善,在当代新课改模式背景下,要通过不断的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从而促进本国教学理论的发展,一方面要取长补短吸收各种理论的优点,去除缺点;另一方面要通过本国的教育实践,逐渐吸收,从而推动本国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进程。

2.注重现代教学实验与课程实践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和土壤,理论源于实践。 要推动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进程,就必须重视课程实践和教学实验。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在结合本国的课程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引进了国外各种课程与教学论思想,并与之结合,从而产生许多新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但是这些课程思想只是仅仅被从教育理论的角度进行阐释和概括,并没有经过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升华。课程与教学实践是课程与教学理论发展的根基,理论的大厦能建多高源于时间点根基是否牢固,因而要推进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进程,应该加强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实践探索,在实践中注重本土文化的保持。

3.推进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创新研究模式

我国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以“教学”、“实证”、“经验”为研究中心,而非“课程”“实践”和“理论”,其研究模式和发展体系与外国有着巨大的差异的同时也显露出诸多弊端,因此中国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研究模式应该有所创新。首先,要实现研究方法创新。敢于从多个角度考量课程与教学论理论研究方法而并非从教育学理论的角度进行方法研究。其次要实现研究思维创新,在巩固本土课程与教学论价值研究体系的同时,面向时代,采取辩证思维和多元化思维进行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推进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 推进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的有效途径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