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校追踪管理机制的构建路径
 
更新日期:2020-04-07   来源: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浏览次数:156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服务前夕加强系统化、专业化的扎实培训研究生支教团服务前夕,高校应该加强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确保每位成员在赴服务地之前能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

 
 服务前夕

加强系统化、专业化的扎实培训

研究生支教团服务前夕,高校应该加强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确保每位成员在赴服务地之前能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与即将奔赴的服务地相适应,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岗前实习,让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进学校”找感觉,在实践中锻炼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与此同时,也不能放松思想信念的引领。在服务前夕高校就要让成员们树立安全意识,并明确作为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背负的责任与使命,加深成员们对于志愿服务内涵的理解,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

强调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地合理分配

在服务地分配时,高校应以需求为导向,人才配置合理化。例如,部分服务地涉及少数民族教学,需侧重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汉语普及;部分服务地以留守儿童为主,需侧重心理健康教育;部分服务地面临着中考、高考的升学压力,需侧重知识储备及教育教学质量……高校应充分分析各服务地以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特点,清晰把握服务地的需求侧重点,完善分配机制,人尽其才。

促进新老志愿者的有效接续

服务前夕,在明确成员所要奔赴的服务地后,高校应组织开展研究生新老成员间的交流分享会,搭建不同届研究生支教团之间的沟通桥梁,让新成员提前熟悉服务地的背景、环境、教学状况、生活条件等,老成员也可以分享自己志愿服务的经验,交流志愿服务的心得,为新成员的志愿行奠定坚实基础,致力共同提高高校研究生支教团的服务质量与水平。

服务期间

注重志愿服务正能量的广泛宣传

高校要加强研究生支教团宣传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提出明确要求,自培训起增强支教团成员的宣传意识。研究生支教团可以利用新媒体环境,对服务地的所见所闻所感、身边的感人事迹进行记录和分享,在青年一代中树立“甘于奉献 勇于担当”的志愿典型,进而鼓励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研究生支教团的高质量文章、推送等,高校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官方转载,提高宣传覆盖面,积极传播志愿服务正能量。

加强志愿者、高校、服务地三方的紧密联系

支教团、高校、当地政府三方应进行有效、紧密沟通,设计项目、开展活动

时,共同参与到顶层设计中。高校和当地政府间的资源实现合理调配,在支教团具体实施过程中给予及时指导,形成稳定的交流路径,三方协同推进当地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大大提升志愿服务效果。

增强志愿者服务的内生动力

要想让支教团成员在服务期间全身心投入,高校除加强价值引导,提升成员们服务热情外,还可以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奖惩机制,进一步约束服务地的成员,增强研究生支教团的内生动力。高校可以细化志愿者的考核标准,量化考核指标,对服务期间贡献突出、表现优异的志愿者予以嘉奖,提升成员们志愿服务的积极性,避免形成“干多干少、干坏干好都一个样”的局面。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校追踪管理机制的构建路径

下一篇: 高校追踪管理机制的构建路径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