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军队审计人员知识结构需求和职业教育开展情况,促进审计专业教育军民融合,要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务实的工作,破除障碍、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改进完善民参军院校的审计课程体系,为军队审计机构培养和输送合格审计人才。
(一)完善组织领导
为确保审计专业教育军民融合顺利实施,应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顶层设计。具体地,应由中央军委审计署牵头组织实施,统一管理和组织审计专业教育军民融合工作。从军队审计人才培养需求出发,设计审计专业教育军民融合的发展规划,制定审计专业教育军民融合方针政策,负责审计专业教育军民融合的课程设置、组织实施和协调等。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有意向和培养能力的高等院校,签订合作协议,采取灵活方式进行人才共同培养。
(二)转变思维模式
为适应军队审计人员多元化、复合性知识体系的需要,民参军院校要认识到传统的课程设置缺乏多学科参与、集中在狭窄的单一领域的弊端,转变固有思维模式,面向军队审计工作实际,重新设计教学内容,设置具有“厚基础、宽专业”的课程体系。把财会知识只作为审计专业的基础之一,而不是全部内容。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现代的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纵向深入;从单一的审计学科为主,向相关学科诸如工程学、行为学、心理学、法学等领域跨越。突出审计专业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不断拓展其知识面,增强其岗位适应性。
(三)调整国民教育阶段课程
军队院校改革后,国民教育成为持续向军队审计机构提供人才的重要渠道。因此,要满足军队审计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必须在转变思维的基础上调整国民教育阶段审计专业课程设置。一是调增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有关课程,使学生熟悉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有关业务;二是调增法律、计算机、信息技术、采购、绩效管理等课程,为开展军队信息系统审计、采购审计、绩效审计等打下良好的业务基础;三是调增工程审计有关课程,如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构造、建筑工程识图、工程造价、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等,以适应军事设施审计的需要;四是调增前沿审计技术课程,如大数据审计技术方法,基于SQL数据库的审计信息化技术方法,基于“云计算”、航拍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审计前沿技术方法等。
(四)合理安排岗前培训阶段课程
地方大学毕业生被军队审计系统招录后,对军队审计工作岗位和军队单位不熟悉,应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中央军委审计署可依托军队院校和训练基地建立新聘任审计人员培训制度。由于新聘任审计人员来自地方高等院校,没有军队工作经历,对军队运行管理体制、经济业务流程和其他军队知识不了解,思想政治素质还无法满足军队要求,审计培训课程设置应重点放在思想政治塑造、军队认知和军事经济相关知识培训方面。结合实际,由军内院校承训,开设军事基础(包括军队组织管理体制和军兵种基本知识等)、军队财务管理、军队会计、军队审计、军事采购、军事装备、军事设施(营房、机场、港口、管线、通讯等)管理等课程。